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十大科技创新城市?
深圳名列第一,实至名归,也符合预期。在五项排名中,深圳有三项名列十大城市之首,分别是高新制造业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人口活力以及万人授权专利量;一项名列十大城市次席,即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遗憾的是每万人高校在校生人数,深圳在十大城市平均线以下。不过深圳虽高校在校生不多,吸引的高校生却位居全国第一,体现了强大的综合创新能力。
武汉和苏州在排名中的崛起,令人意外,但是也有迹可循。
武汉得益于排名的两大指标体系,一是每万人高校在校生人数,武汉独步全国,远远领先其它城市,以100分为基数的打分体系中,仅此一项得分就接近500分。另外一项,则确实令人意外,就是武汉的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竟然仅次于深圳等国内极少数城市,表明武汉在工业技术创新方面的狂飙突进,其推行多年的工业倍增计划,初见成效。
苏州超越北上广,位列十大城市的探花之席,也主要得益于两大指标体系内的突飞猛进。一是每万人专利授权量,苏州仅次于深圳,超过北京,也超过长三角的杭州、上海;二是苏州的高技术制造业,一贯十分强势。在中国高端制造业的比拼中,苏州与深圳形成争雄之势,而非外界单凭印象中的深圳与上海争雄。
杭州位居第四,在各项指标中都比较均衡,部分指标比较靠前,如每万人专利授权量,杭州在十大城市中排名前三。
北京和广州位居中游,体现了其均衡的创新能力,在部分领域还有比较突出的优势。北京的研发投入强度位居十大城市之首,放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比较,也仅次于绵阳等极少数科技大市,其每万人高校在校生人数和人口活力均位居十大城市第三位,北京唯一的弱势,是高技术制造业的优势不强,远逊于深圳、苏州和武汉。这也与北京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有关。广州的每万人高校在校生人数仅次于武汉,排名十大城市第二,但是其研发投入强度偏低,与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不符,高技术制造业也不发达,远逊于近邻深圳。
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十四五”规划是全面贯彻落实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对正确分析新中国建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决心,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形势下把握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导向,具有新时代、新起点里程碑意义。
“十四五”规划要充分体现时代特点
从规划的属性上分析,“十四五”规划属于宏观性、全局性、综合性、引领性中期规划。从规划的战略定位上看,必须要有坚定正确的发展导向,体现生产力发展的时代特色,统一人民群众意志的发展目标。按照十九大制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蓝图,编制好“十四五”规划,要牢固确立“五要”的战略定位。
第一,要有鲜明的指导思想。“十四五”规划是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要和行动指南。编制规划的前提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作为规划编制的总依据和主线,贯穿在规划的全过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理,深化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认识,用“五大”理念研判当前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确立未来发展目标、任务和路径。只有指导思想明确,才能充分释放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红利,自觉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国家大战略。
第二,要充分体现时代特色。规划的前瞻性、战略性在于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正确把握。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时代特色就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提出的建设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十二强”充分体现了高质量发展,这是我们编制“十四五”规划中产业发展的总要求。用这一时代特点,形成明确的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发展诉求导向,推进区域经济彰显出“强”的新特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