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绵阳十四五规划科技创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绵阳十四五规划科技创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绵阳十四五规划全部内容?
日前,绵阳市印发《绵阳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勾勒出今后五年绵阳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线图”。这是绵阳市首部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的规划。
《规划》总共约4.5万字,共十二个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十三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成效、“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形势、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实现路径等。
《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全国种业强市基本建成,脱贫地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农村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整体实力迈入全省前列。
具体目标也逐一勾勒蓝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03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232万吨以上;生猪产能巩固提升,生猪存栏常年稳定在250万头以上、出栏稳定在350万头以上;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高;建成全国种业强市,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民全面发展取得重要进展;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等。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是关键。《规划》明确,优化市“6+10”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规划布局“两核、三带、六片、十业、多园”,即“突出两核、打造三带,聚焦六大特色产业示范片、着力10大优势特色产业,建设多个现代农业园区”的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并分别给出了具体行动重点。
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指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区域内生态禀赋优良、能源矿产丰富、城镇密布、风物多样,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增强人口和经济承载力;有助于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基地,助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有利于吸收生态功能区人口向城市群集中,保护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
规划纲要明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定位,即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根据规划纲要,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区域特色进一步彰显,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到2035年,建成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双城经济圈,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绵阳十四五规划科技创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绵阳十四五规划科技创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绵阳十四五规划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