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讲个你知道的野史?
虽然是野史,但也不能太野了。比如像曹操一瓜杀三妾,朱元璋蒸鹅赐死徐达,白蛇传中小青是个女的(其实是个男的),这些野史在流传过程中基本上都变成真的了,但实际上野的都太不像话了
今天作为野史专家,本少校要说两个看上去比较靠谱的野史,看下去您肯定会感兴趣:
第一个野史:吕后是通过什么手段迫使萧何同意一同杀韩信的。
我们都知道萧何与韩信之间的感情非同寻常。没有当日月下追韩信,就没有日后的兵仙。但后来随着韩信的反心日益增强。
刘邦与吕雉就琢磨着把韩信给弄死。但韩信也是个人精。所以吕后就决定拉萧何一起来干这件事儿。而萧何这个人是比较讲情义的。与韩信之间是知遇之恩,兄弟之情。
他怎么可能干这种事呢?
正当刘邦愁眉不展的时候,吕后想了个招:一下子就抓住了萧何的软肋。具体是这么操作的:她让人把萧何叫到宫里,然后指着旁边的史官,让史官将记录的史书拿给萧何看,只见上面白纸黑字(这不叫纸,是竹简)的写着:
韩信叛乱,萧何从之,事败,夷三族。
萧何当时吓得尿都出来了,要按这个记载,萧何不但遗臭万年,而且全族人都会被杀个干净。正当萧何不知所措的时候,吕后又拿出了另外一份记录,上面写着:
韩信叛乱,帝与萧何平之,事毕,萧何有功,善终。
看到这个结果,萧何就明白自己该怎么办。于是萧何配合着吕后,将韩信引到了长乐宫。导致韩信被吕后给宰了。
第二个野史:绿帽子的来历
三国的时候关老爷是带绿头巾的。所以我们可以确定在那个时候绿帽子还不算是贬义词。
那绿帽子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呢?本少校便查野史,终于发现了端倪:
话说唐朝,有一个叫李缘铭的文人,他酷爱辞赋,经常邀朋唤友来家中作客,只为吟诗作对便可彻夜不眠。
而他老婆呢,貌若天仙,但却常常独守空房。30如狼,四十如虎,大家都懂的。时间一长,这红杏就要出墙。正好邻居是个丧妻多年的老光棍子,这老光棍子经常趴在墙边看这红杏,
天长日久,日久生情。一个红杏准备出墙,一个站在墙边等红杏,这俩货勾搭一块儿去了。
那个真是天雷勾动地火,熊熊烈火一发而不可收拾。但这并不是个长久的事儿,于是这位美丽的天仙女子便想出一个招:每当他丈夫出门的时候,他就敢将他丈夫平常戴的帽子(绿颜色的,唐朝是绿帽子还是正常颜色),戴在头上,让老光棍子一看,哟,今天丈夫不在家,两人便行那苟且之事。
后来东窗事发,李缘铭休了这个水性杨花。然后绿帽子的称呼也传出去了。这变成了男人被绿的说法来源。
上述野史,均无考证。如有雷同,纯属扯淡。
我来说一个野史吧,按这个说法,宋、元、清的皇帝都姓赵!
大家知道,唐朝之后是宋朝,北宋被金国灭亡,此后金国又被蒙古灭了。朱元璋打着反元复宋的旗号建立了明朝,而清兵入关又代明建清。清朝在入关之前叫后金,表示跟当年的金国是一体的。
大家知道,唐朝之后是宋朝,北宋被金国灭亡,此后金国又被蒙古灭了。朱元璋打着反元复宋的旗号建立了明朝,而清兵入关又代明建清。清朝在入关之前叫后金,表示跟当年的金国是一体的。
可是,曾经有一种看法,认为满清的皇族可能是当年被金国抓到北方的宋徽宗那一批人的后人。爱新觉罗其实是赵家人,他们不是入关,他们是回家。
可是,曾经有一种看法,认为满清的皇族可能是当年被金国抓到北方的宋徽宗那一批人的后人。爱新觉罗其实是赵家人,他们不是入关,他们是回家。
这是怎么回事呢?
满族人昭连就在《啸亭杂录》卷10《宋人后裔》中曾经记录了这么一段:两汉以下,只有宋氏最为悠久,虽屡遭变迁,其业犹存。即使亡国后,其后裔也没有遭到酷毒。野史说元顺帝是天水苗裔,事虽暧昧不清,但未必有来头。今日董鄂冶亭总督考自己的宗谱,乃知其先人为宋英宗越王的后裔。后为金人所迁,处居董鄂,以地为氏。数百年之后,尚有巍然兴者,何盛德之至也。
这个话石破天惊,等于说宋朝、元朝、清朝皇帝都姓赵?康熙、乾隆这些人是宋徽宗后代。
为什么这样说呢?先看这一句:野史说元顺帝是天水苗裔。
天水就是指赵匡胤这一家。他们属天水赵氏。
等于说元顺帝是赵匡胤的后代。这是怎么回事呢?
等于说元顺帝是赵匡胤的后代。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事情传说的版本很多,选一个版本简单说一下,据说南宋灭亡之后,忽必烈把女儿嫁给了投降的南宋皇帝宋恭帝,然后生了一个儿子妥欢帖睦尔,妥欢帖睦尔被元明宗收为养子。经过各种波折,妥欢帖睦尔当了元朝皇帝元顺帝,所以,元顺宗是赵匡胤的后人,应该姓赵。
这是有关元朝那些事,清朝那些事,也是糊涂帐。
这段话还说,董鄂冶亭总督考证自己的宗谱,认为自己就是宋英宗越王的后人。被金国人迁到一个叫董鄂的地方。就以此地名为自己的姓氏。数百年竟然又复兴了,真是牛叉叉啊。
董鄂冶亭也名铁保,是满洲正黄旗人,他所说的这个董鄂城也是存在的,它跟清朝原本的都城赫图阿拉很近。
董鄂冶亭也名铁保,是满洲正黄旗人,他所说的这个董鄂城也是存在的,它跟清朝原本的都城赫图阿拉很近。
那么,这个说法有没有别的旁证呢?
有的,比如《清史稿·铁保传》里就说董鄂氏,满州正黄旗人,先世姓觉罗,称为赵宋之裔,后改今姓。
说完这个董鄂氏,我们再来看满清的皇族爱新觉罗,他们跟赵宋皇族有没有关系呢?
先分析一下爱新觉罗这个姓,这其实是一个复合地望姓,什么叫复合地望姓呢?就是在姓之前加上地望,比如姓李的有陇西李姓,也有赵郡李姓。这个爱新觉罗也分两块。一块是爱新,一块是觉罗。觉罗是正式的姓,爱新是后面加的定语。
我们先聊这个觉罗,这是什么意思呢?据有的人分析,这个觉罗其实就是赵的意思。
历史上有哪些精彩绝伦的“局”?
在周恩来以“中国革命需要+++”的主张和坚持下,毛主席搭上了“末班车”,被准许跟随主力红军长征。
但身患疾病的主席也提出了一个在别人看来似乎无关紧要的要求——他要与同样身体状况不佳的政治局委员张闻天和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一起行军。
1932年宁都会议后,毛主席被剥夺了军权。一直到长征开始,整整两年的时间,受到排挤的他有职无权,只能潜心读书学习。
但受到的挫折,也让他的思想发生了改变,他变得更加随和,更加注意联络、团结同志了。毛主席的最厉害之处就是他总能在逆境中总结出经验教训,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博古、李德的错误决策和失败的指挥,让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遭到打击,无奈被迫进行长征,而且在踏上征程后,即受蒋军围追堵截所困,损失惨重。湘江之战后,红军的兵力已由开始长征时的八万六千人,锐减为三万余人。
遭到如此严重的惨败,必须要有人为其负责。此时,主席深谋远虑的智慧再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自长征开始,主席和张闻天、王稼祥一直形影不离。毋庸置疑,这是主席有意而为之。当时红军屡屡受挫,他需要挺身而出,带领红军重新走向光明,但他需要强力的支持者。两年的被冷落,让他认清了团结的重要性。
张闻天在后来回忆说:“长征出发后,我同+++,王稼祥二同志住一起,+++开始对我们解释第五次反“围剿”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我很快就接受了他的意见,并在政治局内开始了反对李德、博古的斗争,一直到遵义会议”。
长征开始后,毛主席几次正确的建议都被博古、李德无视,但在只有六个人——博古、李德、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参加的通道会议上,他关于红军进军方向的提议,不仅得到了张闻天、王稼祥的支持,还获得了周恩来的赞同,从而被通过。
标签: #延安市吴起县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