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肉价格为什么居高不下
猪肉价格为什么居高不下
猪肉价格居高不下,导致很多消费者叫到吃不起猪肉了,而且消费者习惯性的吃饭必点猪肉。所以我们特别关心猪肉价格,下面我来分析一下原因。
第一 自2015年以来我们国家的能繁母猪一直在呈下降态势,记得当时新闻报道“我国能繁母猪在两年时间从4200万头下降到3200万头,最终稳定在3000万头。”因为这么多母猪的产能刚好可以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猪肉价格不会太高,消费者可以接受。
但是进入2018年以后全国陆续发生非洲猪瘟,导致能繁母猪继续下降,后备母猪跟不上来,导致产能也在下降,所以生猪价格一直处在高价状态,猪肉价格也在上涨。
第二 减少进口猪肉的输入。由于非瘟的影响,国家为防控疫情蔓延,减少了大批的进口猪肉的流通。再加上国内生猪调运管控,本省的生猪只能内销,或者定点销售。一些生猪产能不足的省市就会出现肉价居高的情况。
第三 大量散养户退养,集团化养殖扩繁减缓。 近三年大批的散养户因各种因素(环保,非瘟等),只能退养。集团化养殖产能跟不上,导致生猪供应不足,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持续高位,肉价也不断创新高。
想要改变这种现状,个人建议有
一 集团化养殖行业加大生产力度,严防非瘟为前提,科学养殖来助力,尽快满足市场需求;
二 鼓励中小型养殖场恢复生产,政府部门给予扶持,并做好自身生物安全,缩短猪肉紧缺的时间;
三 国家调控,进行价格调整,给予补贴。民生问题需要国家来整体调控,想要吃到实惠猪肉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因为提高产能需要一段时间周期。
最后希望非瘟疫情不再严峻,养殖企业能有效防控,生猪产能持续提高,市场供应慢慢恢复,消费者能吃上健康实惠的猪肉,谢谢!
最后希望非瘟疫情不再严峻,养殖企业能有效防控,生猪产能持续提高,市场供应慢慢恢复,消费者能吃上健康实惠的猪肉,谢谢!
哈喽!大家好,我是广西阿清,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猪肉价格为什么居高不下?
1.一直以来猪肉的价格是一年比一年涨一两块 这是很正常的,因为物资的上涨,每年涨一点,也就司空见惯了。但是自从去年发生了非洲猪瘟之后,死去了很多猪,有的地方可以说是一只不剩。而且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猪肉吃,就连小孩都闹着要吃猪肉了,你说这个是不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2.一下子少了那么多猪,市场上一下子肯定跟不上,猪少了,也就没有那么多猪杀了,猪从此就变得稀罕。为什么呢,母猪,猪仔一下没了,肯定一时间供应不上来,所以价格就一下子哄抬了起来。
3.猪肉价格由市场上的生猪供应和猪肉消费双方来共同决定的,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干预的,有“供不应求则上涨,反之,供过求则下跌”的规律。也就是说,现在的猪肉价格居高不下,主要是市场上的生猪供应紧张。
4.尽管那么久过去了,但是猪肉的价钱也一直不见降低。因为以前很多养猪场经过猪瘟后都改为鸡鸭场了。他们一路养着鸡鸭过来,不可能又叫他们放弃,马上转回养猪。这换谁都做不到。因为现在养猪的人少了,所以猪一时也供应不上来,猪肉也依旧居高不下,价格降不下来。
以上属于我自己个人的观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邀请!
以上属于我自己个人的观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邀请!
猪肉价格高居不下的原因是什么?
不知不觉,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猪肉价格三四十块一斤的行情了,也越来越听到更多的声音在议论排骨吃不起了。这一段时间,印象中从7月初以来,猪肉价格出现了快速上涨,近期保持高位震荡,根据中国养猪网的监测,截至8月22日,生猪外三元平均价约37.29元/公斤,比昨日上涨0.08元/公斤,较上周同期上涨0.39元/公斤,比上月同期上涨0.1元/公斤;内三元生猪均价36.77元/公斤,比昨日上涨0.26元/公斤。预计后期随着气温的下降,需求旺季也逐渐到来,包括学校开学、节日效应、内需增加等,预计对猪肉的需求也会逐渐回暖增长,虽然生猪养殖业也在恢复中,但需求的好转有望支撑猪肉价格再迎上涨行情。
具体来看,猪肉价格走强的原因主要有:
一、供应不足,供需双方博弈激烈,是猪肉价格不断上涨的主要原因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猪肉主产国、第一消费大国,猪肉在人们的消费中,是所有肉类占比最大的。近两年来,在非洲猪瘟疫情、环保等的影响下,我国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包括能繁母猪的存栏,一度下降至近些年来的低位,这使得市场供应能力明显下降,随着非瘟在民间影响的减弱,猪肉消费的热情回归,供需偏紧的格局逐渐表现明显,猪肉价格也随之不断上涨。去年以来,在各种扶持政策等的支持下,我国生猪存栏逐渐回升,虽然非洲猪瘟疫情仍在,虽然消费端又遇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但对猪肉的消费总量依然较大,供应不足的状况依然存在。当然,随着猪肉价格不断刷新纪录,对消费也形成了抑制,从近期供需基本面来看,尽管生猪供应不足仍会对猪价形成持续性的支撑,但因为疫情等影响使得终端消费下降,包括近期提倡的餐饮业铺张浪费限制等,也将对猪价进一步上涨形成抑制。
二、玉米、豆粕价格大幅上涨,饲料涨价对下游也有传导效应
玉米、豆粕是饲料的主要原料,一个是能量的主要来源,一个是蛋白的主要来源。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受供应偏紧的影响,国内玉米价格出现了连续四个月的强势行情,涨幅高达300-600元/吨,华北地区企业玉米挂牌价格最高突破2600元/吨以上,最近虽然有所回落,但华北地区也普遍在2400元/斤左右,东北地区锦州港口主流价格2230-2290元/吨。与此同时,豆粕的价格也出现了较大涨幅,虽然近期也有所回落,但国内主流价格仍多在3000元/吨以上,其中黑龙江哈尔滨3120元/吨、河南郑州3000元/吨。受此影响,饲料企业的成本不断提高,前期很多企业不得不全线提高了饲料价格,进而也抬高了养殖环节的成本。预计后期玉米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虽然随着临储玉米陆续出库、新玉米陆续收获上市,有一定的回落空间,但在玉米供需存在缺口、临储玉米拍卖成本等支撑下,预计下跌幅度有限;豆粕方面,虽然四季度预计月均到港量将达到800万吨左右,再加上油厂开机率将提升,供应能力提高,但下游需求也将逐步提升,预计经过本轮的回落调整后,后期难再有下跌行情。
三、物流运输受到天气影响,到货量不足也影响供应
今年的气候很不正常,特别是南方地区,前期持续强降雨洪涝,近期又开始了台风天气,随着雨带的北移,也影响到了北方地区,这使得生猪的调运不断的受到阻滞,屠宰企业收购难度增加,尽管需求方面特别是前一段,无论是天气炎热,还是疫情的继续影响,都较为疲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猪肉价格的上涨,但物流运输受限客观上对生鲜类商品价格上涨的支撑还是很明显的。
综上,根据行业机构监测的数据,随着猪肉价格的上涨,目前自繁自养的生猪全国平均盈利水平大概在2200-2400元/头,规模养殖企业的利润水平也在2000元/头的水平,虽然比去年最高接近3000元/头的利润要低一些,但纵观这些年来,受猪周期的影响,这两年养殖的盈利水平是非常高的。正所谓“未雨绸缪”,“危机意识”,目前国内生猪的供需两方博弈是非常激烈的,养殖企业、屠宰企业、下游消费等一直在互相碰撞,虽然在春节前预计随着需求的回暖,猪肉价格保持高位的可能性仍比较大,但随着存栏的持续提升及屠宰企业库存量的释放,猪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应该会比较小。
以上为粮小咖对猪肉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进行的简要分析,观点仅代表个人,供参考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