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砍头时,刽子手为何宁可钝刀砍人,也不磨磨刀
古代砍头时,刽子手为何宁可钝刀砍人,也不磨磨刀
刽子手,一个特殊的职业,掌控不了别人的生死,却能掌控别人死得“爽不爽“。
这事一般人干不了,因为干多了晚上睡不着觉。《水浒传》当中的杨雄就是个刽子手,只是不长眼的裴如海,连杨雄也敢绿,最后被石秀戳了几个透明的窟窿。有人说,刽子手宁可钝刀砍人,也不磨刀,这是真的吗?
斩首从隋至清都作为五刑之一,刽子手这个行业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他们是处决犯人的工具,在我们印象里,刽子手杀人都是一刀就搞定!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对徒弟子贡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人也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可见,是否有利器在手很重要。一旦刀钝了,立即就要磨光,寒光雪亮剑气如霜,方能威慑江湖。
然而,在刽子手行业却从来没有磨刀的习惯。宁可钝刀砍人,哪怕连砍几十刀还砍不死犯人,导致犯人痛苦连天,极为悲惨,自己也身心俱疲,但刽子手回去后依然不会磨刀。为何这些刽子手宁愿用钝刀砍人,也不磨磨刀?
磨刀不误砍柴工,一把锋利的刀具,肯定在行刑时为刽子手省下很多力气,而让犯人也快点结束一生。可实际上古代刽子手却从来没有磨刀的习惯,几乎就是一把刀一个职业生涯,就算刀有一些缺口了,大多也不会在意。在执行时,一般都是将犯人砍得哭天喊地,往往行刑之后刽子手也是累的不行。
刽子手们的砍刀虽然杀过许多个人,但刀上也寄宿许多的灵魂。既然人都已经死了,要是再去磨刀岂不是要把那些灵魂也磨没了吗。原本刽子手就是一个罪孽深重的工作,要是把鬼魂都磨没了岂不是又会罪加一等。再者如果刽子手把刀磨光了、磨锋利了,那么刽子手就成了刀的帮凶。拿着磨光了的刀去杀人,无疑会加身自己的罪孽。
所以干这行的人就算砍刀再钝也不会愿意去磨刀的。再说刽子手这个职业本来就不受人待见,唯一能让人欣慰的就是工资还算丰厚,但是还是有许多的人呢都在可以回避这个职业。还有就是民间都在说当刽子手的人都是欠下了很多债的人。
虽然许多人都说刽子手之所以使用钝刀杀人,是为了避免人死以后化身厉鬼回来报复,
执行时砍头用的刀子其实也不是在刽子手床头放着的,而是供在专门供刀的庙里的,要刽子手烧香去请刀的。
刀子是庙里请来的,每次杀人前,要用香烛贡品请刀,要用好酒来敬刀。刀也不是那种影视剧里常见的大环刀。朴刀是宋朝才出现的,大环刀是清朝晚期才出现的,大部分是用在戏太子上的。
所以现在影视剧描写砍头的场景基本上是源自于传统戏剧场景。真实历史场景中的,砍头用的刀,没那么大。刽子手也不是膀大腰圆漏着胸毛,一眼看起来就像杀猪的。
刽子手一般也是世户,父子相传的。因为砍头是一门手艺,更是一门祖传职业,技艺是不外传的。
砍头的刽子手实际上对人脖子上的骨骼经络非常清楚。直到在哪里下手,手起刀落,犯人的痛苦小。当然更知道怎么杀人刀刀见血、刀刀破肉,就是割不断脖子,令犯人痛苦不堪。
刽子手从小在家教习砍头技术,什么断筋断骨不破皮;破皮烂肉不断筋,这些都非一般杀猪匠可以达到的水平。
要知道刽子手又不是天天有活干的。有些地方治安好的,甚至几年可能都没活干。但是做了这行又没人愿意和刽子手共别的事。所以那可不要饿死?所以技术高刽子手,还可能帮人去势賺钱。
杀人的程序越复杂,挣钱的门道也就越多。这其实可以理解,毕竟刽子手一家就靠砍头吃饭呢。
刀是供在庙里的,要请刀就得花钱,这个时候就开始看人犯家人的态度了。舍得花钱的买痛快的,自然还会给磨刀费。而且磨刀费绝非一笔小数目。
没钱的,连香烛钱都是刽子手掏的,上次杀人的血迹还残留在刀上,自然不会磨。砍头时,刽子手顿时就会变成了笨蛋一个,祖传技艺全失。据说谭嗣同被慈禧要求钝刀子砍头,结果就砍了20多下,场面异常惨烈。
但是刽子手其实即便挣不到人犯家属的钱也没关系。因为肺痨病人们早就买好馒头,等着热血就馒头治病呢。这银子在知道人犯要被处决之前,就送到刽子手手里,等着排队了。
不过谢天谢地,到了1905年,清廷宣布废除了一系列刑法,斩首在列,改用枪毙了。专门砍头的刽子手世户也由此在历史上消失了。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古代刽子手负责执行死刑,一般主流的死刑就是斩首。很多人在传说,刽子手的刀是不磨的,因为刽子手只是执刑者,如果主动去磨刀,自己就会增添罪孽。
其实这种说法只是大家的猜测,刽子手不磨刀,那肯定也会有专门的人帮他们磨刀,因为刀不锋利,行刑的时候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古代砍头也是技术活
关于钝刀砍头,说的最多的就是谭嗣同,有人说他被砍了几十刀才死去,有人说他被砍了五六刀。
谭嗣同的案例我们没办法证实,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不管是钝刀还是利刀,当人的后颈椎受到重击的时候,颈动脉窦会因为受到刺激而收缩,这时候大脑会因为供血减少而缺氧,人也会昏迷,如果击打程度再大一点,会造成死亡。
因此,就算砍头的刀不锋利,重击在后颈位置的时候也会造成昏迷甚至死亡。谭嗣同就算被砍几十刀,也是在他昏迷状态下砍的,几乎没有痛感。
但事实上,古代的刽子手在砍头的时候是非常忌讳“补刀”的,他们追求的是一刀毙命,这是对自己技术的证明,也是对死者的尊重。
古代刽子手是需要拜师的,在他们做学徒的时候就要苦练刀功,比如劈冬瓜,或者劈香头等,经过这样的训练,他们下刀的落点可以非常准确。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古代的刽子手都会养一只猴子,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在猴子后脖子上来回按,据说这是在找“算盘珠”位置。刽子手行刑的时候,他们落刀位置是后颈椎第三节的缝隙上,而猴子的颈椎结构与人体是最接近的,所以在猴子身上练熟了,下刀的时候就可以非常准确。
以上就是古代刽子手练习的一些情况,他们在行刑的时候也会有一些规矩,比如砍头的时候并不像电视上那样,刽子在旁边站着与犯人四目相对,事实上刽子手是比较忌讳与犯人对视的,行刑的时候通常会有另一个人在前方分散犯人的注意力,趁犯人不注意的时候,刽子在后面手起刀落,然后马上转身离开,不会回头看。
所以,古代刽子手一般都是一刀毙命,如果他们的刀不用磨,时间长了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他也就不再适合做刽子手了。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刽子手砍头,一般都是用锋利的大刀。
清末,有一部分欧洲人来中国旅行,他们对于行死刑并不像中国人那样忌讳,于是他们就利用手里的相机,记录了中国斩刑中那些刽子手的形象。从老照片中,不难看出,清末的刽子手行刑时并非像影视剧里那样身着红衣,他们使用的刑刀,也不是影视剧里带着圆环的鬼头刀,而是一种很简陋,但实际上很锋利的阔剑或者大刀片。
砍头用的刑刀,一般都是刽子手自备的。
而人的脊椎具有一定硬度,如果真像题主所说的,砍头前不磨刀,而是使用钝刀,那么刽子手一刀下去肯定很难砍死犯人。
而如果一刀砍不死,那么,犯人就会因痛苦而扭动、哭喊和挣扎,到时候,刽子手就需要将犯人牢牢按住才能继续行刑。
也就是说,如果刽子手不磨刀,而是用钝刀砍头,纯粹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另外,如果用钝刀砍头,犯人也会因此受不必要的折磨。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刽子手砍头都是使用锋利的大刀,这样,不仅刽子手自己省事,还能减少犯人所受的痛苦。
当然,历史上也有用钝刀砍头的情况。
例如,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问斩于菜市口时,行刑之前,慈禧就特别交代,说要让刽子手用钝刀砍头。
慈禧对谭嗣同等人,恨不得千刀万剐,但因为凌迟之酷刑早在光绪十一年(1885年)就被废除了,慈禧不可能再开凌迟之刑,于是就特别交代刽子手要用钝刀砍头。
据记载,在砍谭嗣同的时候,刽子手连砍带锯,整整用了三十多刀才将其头颅砍下。
总之,在上面没有特别交代的情况下,刽子手一般是不会用钝刀砍头的。
标签: #looks币今日价格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