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慌张(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受人尊敬和爱戴,与他们在各自领域内超高的专业成就是分不开的,而专业成就的取得,则与数十年如一日在专业领域内锐意进取、奋勇开拓的创新精神密切相连。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切缅怀袁隆平、吴孟超两位院士的同时,更要化悲痛为动力,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继承和发扬勇攀高峰的科技创新精神。
发扬科技创新精神,必须牢牢把握大方向。推进科技创新,首先要把方向搞清楚。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带动了关键技术交叉融合、群体跃进,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世界科技领域在互联网技术和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方面已初见端倪,未来几年,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也会出现重大变化。我们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树立雄心,奋起直追,潮头搏浪,树立敢于同世界强手比拼的志气,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科技资源上快速布局,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
发扬科技创新精神,必须加快创新驱动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众多主要经济指标名列世界前列。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规模很大,但依然大而不强,我国经济增速很快,但依然快而不优。主要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当前,世界发达水平人口全部相加约十亿人,而我国有约十四亿人,全部进入现代化,就意味着世界发达水平人口要翻一番多。若以现有发达水平人口消耗资源的方式来生产生活,全球现有资源全部为我所用也将完全不够。因此,要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老路走不通,就要走科技创新的新路。
发扬科技创新精神,必须实实迈出新步伐。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和加快应用极有可能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使产业和经济竞争的赛场发生转换。在传统国际发展赛场上,别人已将规则制定好,我们虽然可以加入,但必须按照已经设定的规则来赛,没有更多主动权。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就是要在新赛场建设之初就加入其中,甚至主导一些赛场建设,从而使我们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们,我们在科技创新领域要做有思路、有志向、有韧劲的人,具备“一招鲜”“几招鲜”,具备参与或主导新赛场建设的能力,在未来发展中后来居上,实现弯道超车。
标签: #创新就是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