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回澜听涛
15个攻势,就是青岛高质量发展作战的15个攻坚战,指向城市发展的15个“兵家必争之地”,强势突破,打开发展新局面。
项目落地,就像青岛今年派出的一支“尖刀部队”,瞄准15个攻势战事最急、堡垒最硬之处,用狠抓落实落地打出项目战果,盘活15个攻势全局战场。
今年前7个月,青岛22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942.21亿元,投资完成率达92.16%。开工在建的198个项目中竣工4个;110个市级重点前期项目提前开工67个,完成投资96.88亿元,投资完成率达40.67%。
这当中,有以地铁1号线、4号线、6号线等为代表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成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势的强力推动器;
有以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项目等为代表的优质项目,成为经略海洋攻势的“作战”先锋;
有以青岛美锦氢燃料电池商用车零部件生产项目、北京汽车整车(迁移)项目等为代表的高端项目,成为“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的“排头兵”;
有以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中心、青岛航空技术产业创新基地等为代表的引领型项目,成为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的重要突破口;
有以中国广电·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恒大水世界等为代表的“未来”项目,成为国际时尚城建设攻势的主阵地……
2021年,青岛用项目落地的坚决果断,推动着15个攻势、推动着新旧动能转换,更快、更准、更扎实地踏稳高质量发展节拍。
1、抓住项目“牛鼻子”
发起高质量发展攻坚战
青岛全力推进的项目落地,并不是为了驱动投资马车,只看速度不看方向的盲目“扬鞭”,跑得快更要跑得准,哪些项目能要、哪些项目迫切要、哪些项目坚决不能要,青岛心中有数——只有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项目,才是青岛全力推进落地的项目;那些立竿见影、数据拉动显著,但属于旧动能的项目,青岛宁愿牺牲增速也不会“敞开口子”。
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15个攻势就像指示牌,它具体鲜明地指着青岛应该前进的方向,同时又像立在青岛大门的门槛,只有跨过门槛,才能跟青岛一起疾驰在新赛道上。
今年,青岛专门出台了《青岛市“项目落地年”实施方案》,明确了重点招引项目清单、已签拟落地重点项目清单、省市重点项目清单、15个攻势重点项目清单、十三条产业链重点项目清单这5张清单,这也是青岛围绕高质量发展,实时统筹调度、监控落地进展的大纲。
7月24日,青岛顶格召开的上半年“项目落地年”推进情况调度会议,就围绕着这5张清单,对各个区市、各个产业专班、各个攻势的项目落地情况逐一了解进展、部署调度。
会上透露,“5张清单”中的94个产业链优选项目,有80个开工在建,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专班、现代物流专班、商贸专班、高端装备专班项目全部开工,新能源专班提前完成全年投资计划的111%,高端化工及传统制造业专班投资完成率达90.5%、新一代信息技术专班投资完成率达85.7%。
5张清单虽然各有侧重,但又有机统一,从项目招引、产业布局、进展情况、政策扶持等不同侧面,寻找督促着青岛新动能的落地见效。15个攻势清单,就是一份立足城市发展需求,从宏观领域布局项目、布局产业的作战计划书。
从15个攻势重点项目清单来看,乡村振兴攻势和国际时尚城攻势项目全部开工,海洋攻势、突破平度莱西攻势项目开工在建率超过85%。投资完成率方面,“双招双引”攻势达到87.5%,突破平度莱西攻势、海洋攻势也都在60%左右。
根据《2021年省重大项目调整名单》,中国轨道交通车辆及重要零部件出口服务基地及轨道交通车辆检测认证中心、国橡中心功能性新材料产业园、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二期等12个青岛项目增补进省重大项目名单,增补项目总数全省第一;调整后青岛45个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项目总数全省第一。
青岛15个攻势,项目储备充足。
2、项目落地提速
攻势指向实体经济
从现状来看,青岛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基础雄厚,涵盖全部41个工业门类中的36个,拥有智能家电、轨道交通两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正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13条产业链。同时,青岛拥有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等一批高端研发平台,具备科技创新的肥沃“土壤”。
因此,以实体经济为主线,是青岛高质量发展的主逻辑,是15个攻势的着力点,也是项目落地的主战场。
今年前7个月,青岛项目投资完成量、新开工数量前三位为高端装备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99亿元、156.23亿元、120.62亿元,新开工数量分别为24个、15个、15个。三大产业的完成投资数额总计达到475.85亿元,占到了前7个月完成投资总数的50.5%。
这三大产业,均为青岛重点发展的制造业产业,是青岛新动能培育的主战场,投资额的高位也证明了青岛正在破解大项目不足的短板,在重点领域靠大项目实现产业提振和资源分配。
不过,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青岛的工业强势与宁波、无锡等同类城市相比仍待加强,要实现进位赶超,工业存量基础复苏的同时,增量必须追上去,尤其是四新经济增量要成为主要拉动力量。
这也是青岛项目落地的主攻方向。
今年,以“年度内新投产且营业收入超过2000万元”为前提,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建立了增量工业项目全周期推进周调度机制,目前共摸排入库在建项目132个,计划总投资856.9亿元;竣工项目63个,完成总投资113.7亿元。其中,2021年有望月度纳统的项目达78个,预计全年净增产值97.2亿元。
从重点打造的产业链来看,锻链、延链、补链、强链的进度正在加快。
总投资达120亿元的北京汽车整车(迁移)项目已经于今年1月份开工建设;青岛美锦氢燃料电池商用车零部件生产项目,今年计划投资额就将达到10位数。
华盛荣轨道交通关键装备产业园项目、中国轨道交通车辆及重要零部件出口服务基地及轨道交通车辆检测认证中心项目,都计划在今年开工,2个项目总投资达到55亿元。
此外,动投智创ICT工业楼宇(生产厂房)项目、即东商用车电子后视镜研发制造项目、光谷电磁科技项目、四方所核心零部件生产项目等制造业项目,均为今年新开工项目、均在制造业领域。
青岛的“项目落地年”里,在制造业上下了不少功夫,这也是青岛立志重振实体经济的项目落地实践。
3、数字青岛建设,事关攻势全局
城市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举措,是以数据聚合技术、人才、资金、物资等发展要素的全新赛道,也是城市未来的营商环境。
摄影:丘欣敏
在日前召开的数字青岛建设工作会议暨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2021年第二次会议上,青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表明了数字青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数字青岛建设是事关全市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工作,各级领导干部不抓是渎职,抓而不紧是失职。”
15个攻势中,双招双引、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科技引领城建设、高效青岛建设、平安青岛建设等多个攻势,与数字青岛建设直接相关。其它攻势的推进,也离不开数字青岛建设成果的赋能推动。
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数字青岛建设是串联15个攻势的一条主线,也是项目落地的一条主链。
围绕《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青岛设立了极为详细的数字青岛建设目标,逐一倒排工期:
在建设泛在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上,力争到2025年,5G基站数达2.8万个,10G-PON及以上端口数达17.5万个,数据中心标准机柜数达7万个,物联网终端数达1120万个,智能网联充电设施数达2万个。
在建设开放共融的数字科创高地上,力争到2025年,数字化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达2000个,数量实现倍增。
在发展融合创新的数字经济上,力争到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总量年均增幅达1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左右,数字经济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1518亿元,工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率达70%,智慧农业应用基地数达100个。
在打造整体高效的数字政府上,力争到2025年,公共数据共享率达99%,公共数据开放率达32%,除经批准事项外的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100%,掌上政务服务日活跃用户数达80万,移动政务协同日活跃率达90%。
在构建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上,力争到2025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覆盖率达100%,智慧社区(村居)数达400个,数字校园建设覆盖率达100%。
在营造富有活力的数字生态上,力争到2025年,数据资源供给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争取市级政务数据需求满足率达99%。
攻势如风,15个攻势正在重塑青岛的发展格局;项目落地,蓝图上的设想正在变成现实中的动能。一个高质量发展的青岛,正在扎实的脚步和坚定的前行中,逐步蜕变。
标签: #科技创新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