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的物价怎么比大城市还高,它们是靠什么支撑高消费的
前几天我们几舅子4个人,到镇上吃了歺夜宵,点了一盘凉拌黄爪,一盘凉拌猪耳朵,一盘油炸小鱼,一盘皮蛋,一盘花生米、四份炒粉,4瓶青岛啤酒,后面一结账,要337块钱,说是熟人,尾数不要了,就300块钱整数。
类似像这样的几盘菜,我在广州打工时到街上吃大排档,在广西打工时到南宁街头吃夜宵,最多就是一百多块钱,就算是我们当地物价比较高的县城里,吃这么一歺也不超过两百块钱,为什么到乡下小镇上吃几盘夜宵要300块?
难道真是有人说的,这些菜运到我们乡下运费很高吗?
或者是,乡下人请不到会做这样菜的厨子,专门请城里的厨子做,工资高吗?
要么是,乡下的门面租金高?
再要么是,他们家用的油是好茶油,盐是好盐,米粉是泰国米加工的好米粉?
对收这么高的价钱,我始终想不明白,究竟是为什么。
有一天,见我堂客从镇上的超市里、场上买回来大包小包的东西,我堂客买东西的风格,是不问价格不问需不需要,见到什么想买就买。
这时候,我突然想明白了:
那就是,乡下人买东西最舍得。
有得这个原因,买东西不问价,攀比消费的想法,就使得一些做生意的精明奸商抓住了我们乡下人的弱点,东西越贵越有人买,价钱喊得越高,越有人消费。
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乡下人比城里人还有钱。
那么,他们又是靠什么支撑高消费的?
答案很简单,三个字:虚荣心!
乡下人总觉得舍得花钱,花多钱就代表你们家有钱,这样在别人眼里,就不敢小看你。
县城也好,乡下也好,住在这里的人,圈子只这么大,走出去尽是几个熟人,在熟人面前,花钱当然要大方些,这就显得有面子些。
哪像是大城市里,城市那么大,人那么多,人与人尽是擦肩而过,互相都不认识,所以,你花你的钱,他花他的钱,又没人看你,更没人说你小气和大方,消费起来就没有虚荣心。
久而久之,这样的虚荣性消费风气,在我们这些县城里,甚至更小的地方,像乡下的镇上就蔓延开来。
你信不信,要是同样东西,拿到我们村上的小卖部,还要卖得高。
对此,你怎么看?
其实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相比,存在巨大物价差距的仅仅是房价和房租,其他领域的价差也有,但并非十分明显,例如无需还房贷的大城市有房一族每月买菜做饭的支出就不会比中小城市有房一族的该项支出高太多的,本人亲身体会。
先举个例子,前几年在北京市动物园对面有个卖服装的地下市场,叫聚龙,去里面买衣服的顾客非常多,不用到周六日,平时都挤得难受,到周六日中间的几个通道,可以说走路都费劲。因为里面的衣服太便宜,T恤20元1件,连衣裙30元1件比比皆是,每天都有号称清仓甩货的店在狂甩,当然过两个月去,这些店还在清仓。其实本质上是高流量加高成交率带来的低价。比如一个摊位,如果每天平均2000个人路过摊位,有5%的人成交,一天也能卖100个人,100个人可不止买100件衣服,因为有人会一次买两三件衣服,那一件衣服赚五块钱也能卖,100个人成交也能赚500元-1000元左右。聚龙庞大的客流量就是靠市场低价吸引大量的人过来,就和现在的拼多多也差不多,只有高客流量才能把价格放到最低,靠走量赚钱。
但很多小镇或者县城,没办法,先天条件就是每天路过店门口的顾客,一天下来200个人都不一定有,如果1件衣服赚5块钱,那真是赔本赚吆喝。必须要1件衣服对半赚或者以上,100元拿货卖200元或者以上,反正平均每天就开10单不到,高利润才能维持住摊位费,导购费。当然,老板们并不觉得对半赚或赚的更多是高利润。
饭店也差不多,现在在安徽省的很多小镇,县城里的饭店吃饭,比在安徽省会合肥市的饭店吃饭更贵。就是县城,小镇的上班族购买力不够,外地人来得也不够,造成了每天饭店只能开几单,那饭店就必须对半赚还不止,才能在每天开几单的条件下,维持下来不关门,再想办法赚钱。但极少有人去想长期低价走量这个路线,因为不大可能做到北京市聚龙服装市场,那种人挤人,高流量,高频率成交的结果,这是北京市一个城市有2000多万人的条件决定的,不是哪个人在小镇,县城里面想开个店,想点小聪明,就能给本地人提升到2000万人以上。
所以县城,小镇的每天几单的低频率成交量,反过来导致了卖服装的老板,开饭店的老板,要100%的毛利润以上,才能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反正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当个小老板不受领导管多自在。但这样也导致了在县城里面从事普通工作的人,去饭店吃饭,去市场买衣服,要花比大城市里多得多的钱。我看县城,小镇里很多上班族也就是三四千块钱的月薪,打肿脸充胖子花月薪的几分之一,一顿饭五六百块钱的请人吃饭,一件衣服好几百块钱也咬牙买了。
这是真的,在县城里的蔬菜就是贵,怎么形成了就是好地,村边的菜地都盖房子了,农村的地也是一样。这些年来,种菜地都是新开的新土地,第二个原因,水费太贵,虽然说菜价高,但是人们种的少。物己稀为贵了。
标签: #瓜子二手车待发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