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火枪刚出现时弱于弓箭,欧洲人坚持使用,而中国人放弃
当初期火枪被发明出来时,虽然在威力上强于弓箭,但是在效率上却远远逊色于弓箭。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火枪发明之前,已经有了火器,也可以算作火枪的雏形吧,不过操作和火力都不尽人意,十分繁琐不说,而且威力小、射程短、操作难、并且容易发生事故。
等到了火绳枪的出现,才算出现真正的火枪,火绳枪在射程和威力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依旧非常难以操作。
一杆火绳枪的操作从第一步到射出一颗弹珠,需要数道工序才能完成,一个最好的++一分钟也只能发射2枪,但是如果是弓箭的话,一个熟练的弓箭手足以发射五支箭,而且还可以在马背上进行运动射击,但是火绳枪是很难再马背上完成发射的。
此外火绳枪的安全系数不高,那条特制的用来点燃火药的火绳,如果火星掉落很容易引爆士兵携带的黑火药。而且在潮湿、有风的环境下很难发射不说,如果遇到阴雨天气,这东西跟条木棍子差不多,根本没法射击。最关键的是它不能适用于夜战,因为点燃后的火绳会引起敌人的注意,士兵就变成了靶子。
这些问题让传统的中国士兵对此很厌恶,因此他们宁可用弓箭也不喜欢使用这玩意,虽然自元代到清朝都有专门的使用火器的部队,但是依旧是少数。加之生产火枪的费用高昂,很多时候还需要跟荷兰人等洋鬼子进口,以至于到了晚清时期,仍然很多士兵使用弓箭。但是却有个东方国家却对这玩意十分中意,那就是日本,日本战国时期,各地方大名对火枪这种高端货非常看好,特别是织田信长,对火枪简直喜爱的不行,长篠之战更是利用火枪打败武田家族。日本的火枪连戚继光都感觉奇妙,哀叹本国火器不如日本,更著书夸赞。
虽然东方人除了日本外都对火枪不看好,但是欧洲人却认为这玩意会超越弓箭,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越来越多的欧洲军团抛弃了传统的冷兵器,而改用火枪,并且有了各种使用方式和阵型设计。反之远在东方的大清王朝对此不屑一顾,不但对新事物抵触,而且还进入了闭关锁国的状态。
很快,大清王朝的腐朽就给自己带来了代价,欧洲人用火枪和火炮狠狠的教训了一下高傲的大清,因为只有暴力才是他们唯一能听得懂的语言!
这个问题是完全错误的,中国人也一直在使用火枪!不仅绿营大量装备火枪,即使八旗也配备了相当数量的火枪。不仅清盛期战功赫赫,清中后期也以比较科学的方法训练维持。
具体来讲,我们知道清前期在与明作战期间,在大炮火枪面前吃了不少苦头。因此在入关以前,就建立了非常强大的火炮、火枪部队,不仅为征服中原打下了基础,之后更在平定准噶尔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中,火炮火枪齐射的场景,尤为壮观:
过去,一些学者认为,平定准噶尔以前,清代的火器水平蒸蒸日上,发展进度和近代欧洲相仿。因为乾隆取得十全武功以后,没有什么敌人可以打了,所以才渐渐松弛下来,甚至渐渐放弃了大炮火枪(濮培德,《中国西征》)。但其实,零星的史料也比明,即使乾隆后期以后,仍然注重火枪操演。
下图是伯克利加州大学藏善本,时间大体在十八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中后期,很可能是正红旗下的一位印房文书的工作手册。其中有一页讲日常的枪械操练,以及需要准备的各种火药、火绳。
大体,该旗需要操练的火枪兵有222人,其中抬枪40杆,排枪140杆。每个月必须要操练5次,每次每枪进行20次射击操演。此外,还要进行3次实弹射击,就是放上真的铅丸、烘药、火药,进行实弹射击。每次射击5发。换而言之,每月实弹射击15发,另加非实弹演练100次。文书尤其关注火药、火绳的消耗,由此可以想见,当时经常进行实弹射击演练。
从训练频度来说,承平时期应该还是不错的。以实弹射击与空弹射击相结合,其实也是现代许多军队的操练方法。
另外值得注意的则是抬枪与排枪相结合的编队。抬枪需要2人操作,40杆抬枪需80人;排枪1人1杆,140杆枪就是140人;加上队长副队长,正好222人。抬枪的样子,大体就如下图所示,射程较远;清代兵书《治平胜算全书》认为,夜战时先放台枪,射出火球,就可以引发火烧,照亮目标。随后,或者排枪射击,或者步弓跟进,都可以有的放矢。进入19世纪以后,也可以承担相当的火力输出(见下下图)
(上图截取自《治平胜算全书》;下图:Ian Heath,Arimies of the 19th Century: China)
遗憾的是,我们并不知道这222名火++和多少骑兵、其他军种编组。但以当时绿营的情况来看,主要作战部队都有相当数量的抬枪和排枪。主要步兵阵法中,火枪占到步兵的一半。
总之,说清代中国放弃了火枪,选择刀箭,这完全是错误的!
标签: #清盛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