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孩子讲绘本呢
请记住,不管你有多忙,每天请抽出15分钟的时间,读书给孩子听。
请你把孩子抱在膝上,把书放在你们两个人前面,然后读给孩子听。孩子不认识字也没有关系,他看着图画,听着你的语言,很自然地就理解了整个故事。在你抱着他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是安全的,温暖的,被爱包围着的,一句话,他觉得自己是幸福的。而在这样一个幸福的氛围中读书,会使读书本身慢慢变成一件幸福的事。
图画书,乃至所有的书籍,都会让孩子产生幸福的联想,“爱书的孩子”就是这么来的。一个人爱看书,绝对不是生来便如此,一定是书这种东西曾给他带来极大的愉悦和满足。而亲子共读,给孩子的心理暗示就是:书是能给人带来幸福感的东西。
你可能还会发现,一本书已经给孩子读过好几遍,他都已经会自己背了,可是仍然缠着你,让你讲给他听。那只能证明一件事,孩子更喜欢你读书给他听,因为你已经成功地把你对他的爱借助于读书这个方式传递给了他。
童书绘本是低幼儿童的主要读物,绘本的特点是字少画多画大,甚至是无字绘本,给孩子用童书绘本讲故事,刚开始最好是选择孩子日常生活比较接近的事情或者比较经典的绘本故事,这样孩子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而且对孩子的影响也比较大比较明显,父母在给孩子讲绘本故事前,自己先看看绘本,把握其中的大体内容,读绘本时也要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绘本上的图画,让孩子将图画与绘本内容结合起来。
曾经在书城见过一位妈妈给儿子读绘本。 读一页,孩子走神,妈妈用严厉地语气拉回来。 下一页,孩子还是走神,妈妈继续拉回来。 整个阅读绘本的过程,就是在这样的反复中进行。 翻完最后一页,妈妈问孩子,这本书讲了个什么道理? 孩子一脸的懵…
那么如何给孩子读绘本呢?
技术层面
推荐彭懿老师写的《图画书应该这样读》。
《图画书应该这样读》很详细地讲解了一本绘本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如何读绘本。 《图画书应该这样读》将读绘本分解成了七步:
- 封面封底
- 环衬
- 图文
- 翻页
- 反复
- 版面设计
- 讨论
对于刚开始接触绘本的家长来说,我推荐四步:
- 看封面封底
- 环衬
- 文字图画
- 反复看
在不断地阅读很多的绘本之后,才会慢慢建构起“版面设计”的概念。而“讨论”,需要视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像我在书城遇见的那位妈妈,孩子对看的书毫无兴趣,妈妈单纯地抛出“这个故事讲了什么道理”,会让阅读变得索然无味。
想进一步了解四步阅读绘本,有兴趣的可以看下我之前写的《只要四步,教你打开绘本的正确方式》这篇文章。更详细的七步看绘本,推荐看彭懿老师写的《图画书应该这样读》,里面还有对具体绘本的讲解。
两点心法
- 孩子的眼光
- 听别人读
孩子的眼光、听别人读,这两点是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在他的《如何给孩子读绘本》中提出来的。
我们习惯了用大人的眼光去读一本绘本给孩子听,其实在孩子的眼中,通过看到的图画、听到的声音,才组合成了自己对绘本的一种理解。
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记得从孩子的眼光去看,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同样的,有机会的话,听听其他人读同一本绘本是怎么读的。听别人读,感觉像是打开了新世界,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体会。
两点分享
- 用心读
- 不要去问一本书的意义
给孩子读绘本,重要的是“陪伴”的过程。能懂得一些阅读绘本的技巧当然好,如果不知道,也没关系。
最重要的一点,是用心。如果是一边看着手机,一边翻着绘本,心不在焉地读着上面的文字,这样的读法,不如不读。
不要去问一本书的意义,问孩子读一本书的意义,就像是让孩子把吃进去的东西再吐出来回味一番,会令孩子作呕。
单纯地与孩子享受阅读的过程,就好。
我是弥小木,喜欢阅读。 若有其他问题,欢迎在评论中交流。
经常听到很多妈妈问:要怎么给孩子讲绘本孩子?怎样讲孩子才懂得其中的道理或寓意,受到启发?孩子不喜欢读绘本怎么办?什么时候可以给孩子讲绘本……
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很多,其实都围绕一个话题:怎么和孩子进行绘本阅读?
看得出来,很多妈妈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知道从绘本阅读开始,引导孩子爱上阅读。
但是,因为对绘本的认识不够,对绘本阅读缺乏技巧,没有信心给孩子讲绘本……
这是一种非常负责任的态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所传授给孩子的,孩子都全盘接受,所以,好的方法是好的开端。
只有学了好的方法,才能在陪孩子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正确引领孩子进入书的世界,才能让孩子对绘本阅读产生兴趣,进而爱上阅读。
对于如何给孩子阅读绘本这个问题,家长可以先从自己出发,自己先把绘本阅读了,让自己爱上读绘本,才能将这份喜好感染孩子,才能应对孩子看绘本时不断提出的“为什么”……
只有当自己爱上了读绘本,带动孩子爱上绘本阅读。
绘本不仅适合孩子看,更适合大人看,对大人更有启发意义。其实孩子看绘本,不是看故事就是看图画,鲜艳的色彩,有趣的人物形象。
而大人更多的能从中读出其中的寓意和道理,所以绘本既适合亲子共读,也是个大人小孩自主阅读,从中各有所获。
所以有绘本的适读年龄在0~99的说法,即使是才呀呀学语的婴儿,也能被绘本多彩的颜色和画面所吸引,即使是老爷爷老奶奶,也能看完绘本会心一笑。
对于不到两岁半的幼童来说,你描述的现象非属于正常的阅读过程和阅读行为。而且,还有不俗的表现---乐于根据听读和看图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提问----有时候,这样的阅读行为比“完整地读完”一本书更重要。
共读早期乐趣比完整重要
如果你还是觉得不放心,尝试着选更丰富的绘本。请仔细观察他喜欢的书的画面和故事,找到类似或相近的其他绘本。我们要学着放弃孩子不喜欢听的故事,选择孩子有兴趣的共读,首要目标是激发并巩固阅读兴趣和阅读行为。因此,我们不必纠结于一本书是否从头到尾读完,将重心放到亲子共读的乐趣中,放到孩子享受到的愉悦中。
还有,“不跟着思路走”,就我理解,一个是跟着书的思路,一个是跟着你的思路,为何不跟着孩子的思路呢?你的孩子已经有了不一样的思路,这是可喜的现象啊。
要说如何读绘本给孩子听?
没有什么特别要考虑的技巧方法捷径,相信你和孩子的坚持已经取得了成效。硬是要建议的话,在选择孩子感兴趣的绘本前提下,再叠加一个选择标准“互动性强”,比如书名是问句的、故事是反复的、对话生动的……
就讲读本身,放掉“思路”“完整性”,多考虑如何把故事读得更加有趣好玩,比如加大面部表情、声音的变化,辅助以身体动作,不必要完全按书上的文字,用孩子听明白的语言稍作转化----这些语言,很多都是亲子间特有的“密码”
标签: #电台主持 丫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