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与军科院就抗新冠病毒药物专利权发布联合声明,将对疫情防控带来哪些效益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代表了我国的防控防疫中坚力量,这个对目前的防控阻击战是非常有必要的,需要协调所有力量和病毒做时间赛跑,目前需要的是快速诊断所有病患然后确诊的集中优势资源进行诊疗,疫苗和特效药是同步不同团队来做的!增强了战胜病毒的信心和力量!
申请的是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用途,属于方法类专利,不是保护产品专利,不会影响药物的使用,其实也是对如何更好使用药品方法的一种共享,不会限制药物的使用,只是说明药物已经有了较好的使用药方,距离应用更近一步!
我国科技企业在这次疫情为世界做过哪些贡献
截至北京时间17日12时,除中国外,全球154个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以外累计确诊病例数最多的是意大利,其次是伊朗。而由于欧洲多国报告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持续攀升,世卫组织13日已宣布欧洲成为新冠肺炎疫情“震中”。
85年前,美国流行病毒学专家汉斯·辛瑟尔在其经典著作《老鼠、虱子和历史:一部全新的人类命运史》中警示,无论现代文明生活看上去如何安全有序,细菌、原生动物、病毒等总是潜伏在阴影之下。只要人类放松了警惕,它们就会发起进攻。
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我国历史上有很多防治瘟疫的医疗著作和方法。《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始二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提出了“隔离”是防疫的重要举措。明代中期我国就出现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爱德华·琴纳发明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方法,经过几代科学家不懈努力,最终研制出灭活天花病毒的疫苗。随着现代医学科技发展和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霍乱、鼠疫、流感等这些曾经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的传染病逐渐得到了有效控制。近些年来,在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等多次重大传染病中,科学技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国防线”上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为战胜疫情不断注入底气与信心。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主攻方向上的科研攻关,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科技支撑;采取恢复期血浆、干细胞、单克隆抗体等先进治疗方式,提升重症、危重症救治水平;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展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有助于搞清楚病源从哪里来、向哪里去,提高精准度和筛查效率……新技术在战“疫”中成长、成熟,彰显了中国科技的硬核力量。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经过实地考察后得出结论:科技驱动成为中国防控措施的一大特点。
我国的科技企业在本次疫情中还是做出了突出贡献,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网易了,给提供作业还是啥的忘记了
还有华为,捐款就不说了,更提供了很多的5G解决的方案,提供平板
还有小米:1月25日小米宣布向武汉捐赠了价值30万元的物资,包括医用防护服、N95口罩以及各类温度计等等,还表示继续捐赠一千万人民币用于武汉购买抗疫物资,其总裁雷军也以个人名义向武汉捐款捐物。
科大讯飞:首批捐款一千万元物资用于一线人员防控疫情,包括12857个N95口罩、3000套防护服、13334个护目镜,除此之外科大讯飞还向一级响应的省市提供电子病历、智能语音外呼等技术支持。
科大讯飞:首批捐款一千万元物资用于一线人员防控疫情,包括12857个N95口罩、3000套防护服、13334个护目镜,除此之外科大讯飞还向一级响应的省市提供电子病历、智能语音外呼等技术支持。
还有很多企业
新冠疫情确诊现在改用CT检测有哪些优势
感谢邀请!
首先有关说明一下,新冠病毒感染肺炎根据流行病学史(湖北可无,因为就是疫区)、临床表现和肺CT改变做出诊断,属于临床诊断标准。而且按照国家发布的诊疗方案第五版(修正版),仅限于湖北省(疫区),其他地区还需要依据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者病毒测序来确诊。所以,规范地说,这是临床诊断标准,不是确定诊断标准,而且仅限于湖北省。
采用临床诊断标准,考虑基于几个方面。
一是湖北新冠肺炎感染率、发病率高,病毒核酸检测有限(因为各种条件限制,包括实验室级别限制),这就可能导致大量的患者因为缺乏病毒核酸阳性这一确诊标准而被归于疑似,以致不能有针对性地治疗管控。
二是病毒核酸检测存在假阴性的可能。包括试剂、检测、取样;也包括病人排病毒的窗口期、排病毒的部位、病毒的数量等等,这样就有可能遗漏阳性病人。在当前疫情严重的情况下,遗漏阳性患者自然是很危险的,就等于把传染源放出来了。
第三是根据临床医生、影像学医生的临床观察,这次新冠肺炎肺部CT的改变有一些特点和演变规律,根据这些特点、加上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诊断新冠肺炎的准确性和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是一致的。所以在疾病流行一段时间后,就有一线医生提出以肺CT作为诊断标准的意见。
第四,CT检查技术现在已经普及,县级医院都有CT机。新冠肺炎的肺CT影像学改变,经过培训,专科医生很快就能掌握。所以,以肺CT检查影像学改变作为临床诊断依据,就大大增加了疾病的诊断效能,使大量的患者得到及时诊断。
在湖北疫区,传染源遍布全省,居住地人员都有接触的可能;如果出现症状(发热和/呼吸道症状),血液化验出现特定的改变(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减低),就属于“疑似病例”;这时再加上肺部CT的肺炎特征性影像学改变,就可以做出新冠病毒肺炎的临床诊断。根据新冠病毒肺炎应收尽收的原则,患者被纳入规范的管控和治疗,这无论对于患者的康复和传染病的防控都是有利的。
当然,病毒核酸检测是确定患者感染的病毒是新冠病毒的方法。所以,真正要确定病毒性肺炎的病原学时,还需要病毒核酸检查来确定。就像诊断肿瘤一样,确定诊断需要病理学的诊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注新型肺炎# #战疫必胜# #青云助力 共渡疫情#
首先纠正一种说法,新冠肺炎的确诊在全国还是要通过核酸检测来确诊,CT等有关临床诊断,作为新冠肺炎病例确诊方法之一,是经国家卫建委批准和世卫组同意的,只适用湖北疫情特殊情况的需要,在湖北采用,其他地方没有采用,更不是由核酸检测确诊改为cT检测确诊。
在湖北增加了临床确诊,主要是CT影像,其优势就是快,也基准确,本着确诊病例宁错不漏的原则,经医生一段时间的诊断治疗经验看,单纯CT影像看到肺的病变与核酸确诊,再做CT(或先CT再核酸)是一样的。两个确诊标准同时进行确诊诊排查,就能及时在疑似病例中把非感染者排除医学隔离观察,把确诊病例及时收治,提高救治速度、救治成功率,减少病死率。减少疑似病例存量,减少工作量。
现在改用CT诊断新冠肺炎的仅限于湖北省内,准确的说法也应该是临床诊断病例,与确诊病例还略有不同,并不是说新冠肺炎的确诊标准发生了改变。
2月14日一大早,大家突然发现2月13日的新增病例数一夜大增15153例,相信很多人都吓了一跳。其实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湖北的诊断方法发生了改变,增加了临床诊断病例,这其中的1万三千多例就是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与确诊病例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无新冠状病毒核酸的阳性检测结果,也就是题主所说的主要靠肺CT典型表现诊断。湖北之所以要采用这种诊断方法,是基于现在的实际情况,为了满足应收尽收,早隔离早治疗,控制疫情发展的需要。主要依据肺CT结果诊断,有以下优势:
首先,CT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多数医院均有CT设备,检查一个病人也就几分钟,非常简便。而病毒检测由于试剂盒产能等问题,特别是刚开始阶段严重制约了确诊病例的速度。而且核酸试剂盒操作复杂,费时费力,而湖北疫情的现况已经不允许再延误时间。
其次,肺CT的读片结果也非常快,医生可以当场读片或远程会诊,很容易判定是否是临床诊断病例,而不用再苦等病毒检查结果,可以更好的尽早收治并隔离病人。
再者,肺CT结果较客观。新冠肺炎患者多有典型的肺CT表现,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通过读片并结合病史,更容易识别新冠肺炎的患者。而病毒核酸检测,由于咽试纸取标本阳性率低、试剂盒质量等问题,存在很多假阴性的情况,导致了很多新冠肺炎患者不能早期及时收入院隔离救治。
当然,肺CT诊断也存在特异性的问题(假阳性),如腺病毒、支原体肺炎等也均可引起类似的肺部损害及肺CT结果,所以新冠肺炎患者的最佳诊断是肺CT+病原学(病毒核酸)的阳性结果。现在湖北之所以这样做,是由于湖北疫情的实际现况所决定的。现在核酸试剂盒的产能明显增加,而且新的试剂盒检测时间也大幅缩短,并且也能通过血液标本检测,将弥补肺CT结果特异性不足的问题。
标签: #发挥科技优势助力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