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跟四川气温哪个偏冷
杭州冬天每年都下雪,成都冬天每五年要下一次雪就不错了,川南就更不容易下雪了,重庆城区应该几十年没下雪了。
我说的雪是在树上或者草上能积起的雪,那种不知是雨还是雪的不算
不能简单拿四川和浙江比,虽然伟度相近,但浙江面积小、地形单一,气候类型也差别不大。而四川却是个另类的存在,按纬度、海拔和地理位置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四川盆地,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吹的是太平洋季风,夏季炎热多雨,但没有浙江炎热,冬季少雨寒冷,但气温上因为秦岭的阻挡没有浙江寒冷;二是川西南的攀西地区包括雅安的汉源、石棉,这里也是亚热带季风气温,但是受印度洋季风,夏无酷暑,冬天暖和干燥,几乎无雨,和四川盆地以泥巴山为界形成明显的分水岭;三是川西高原的甘阿凉地区,典型的高寒地区,冬季严寒,夏季凉爽。
除了高海拔的川西高原以外,同纬度的四川盆地和浙江的地区,冬季平均温度四川都比浙江温度高。
四川气候很大的一个特点是气候垂直分布显著,论气候多样性全国除了云南没有哪一个省有四川丰富。四川的气候分布有边缘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高原寒带。这个气候复杂性,全国除了云南,应该没有可比的。
以南亚热带为例,攀枝花年均气温21度。最冷月均温13.7度,采用气象八点平均法的话,攀枝花最冷月均温14.9度,接近15度。以最冷月均温来说,整个浙江没有比得了攀枝花的。
就四川盆地而言,同纬度的浙江和四川的地区,最冷月均温肯定四川更高(除了局部特殊的小环境地区)。举个例子,四川盆地最北部的地级市广元,广元市区在北纬32.1度左右,而广元的最冷月均温为5.4度。杭州市区在北纬30.1度,杭州最冷月均温为4.6度,气温明显低于纬度更靠北的广元。
再举个例子浙南台州的临海(市区在北纬28.85度)等地,最冷月均温6.5左右。而和临海同纬度的四川宜宾市区(北纬28.65度左右),最冷月均温7.9度。
当然论冬季最冷的地方,四川有远比浙江冷的地方。比如石渠。大石渠最冷月均温零下11度。而且在历史上曾经录得零下37.2度的极端低温,论低温让人震惊啊!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在这些因素当中,要特别注意哪种因素起到决定性作用,会对气候产生深远的影响。
浙江与四川纬度位置相近,获得太阳辐射能量相差不多。(下图)浙江东临太平洋,而四川深居内陆,二者呈现出差别,由于海水的热容量比陆地大,冬季给陆地输送热量,对陆地气温起到调节作用,而四川深居内陆,冬季地面辐射降温强烈,气温应比临海的浙江要低,从这点来说,浙江略胜一筹。
从洋流对气温的影响来说,北太平洋暖流经过浙江沿岸,起到加温作用,而四川没有这个条件,浙江胜出。
从大气环流和地形角度来说,二者冬季虽然都受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但影响程度却不同。浙江北部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冷空气可以长驱直入没有阻碍地南下,给浙江地区带来降温或雨雪天气。冬季天气非常寒冷,体感温度很差。(下图)
而四川偏安一隅西南,主要由盆地地形构成,四周都是高大的山脉,北部横亘着东西方向的秦岭、大巴山两座山脉,阻挡着冷空气南下,使得四川冬无严寒,四季常青。虽然历史上也有冷寒流翻过两座山脉,产生降雪,但毕竟少之又少。
四川与浙江气温比较,四川占绝对优势胜出。
综合以上所有因素比较,我国冬季天气主要受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它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影响非常深刻,对天气系统起着决定性因素,多方面比较浙江与四川相比较,浙江偏冷些。
爱看天气预报的朋友可以发现,寒潮来袭时,浙江气温比四川低,且多巨烈降温。
原因是浙江北临江汉平原,寒潮来袭,无高大山脉阻隔,影响气温骤降。
四川有秦岭巴山阻隔,寒潮来袭,影响浙江小得多,降温没有浙江巨烈。
从天气预报数据分析,冬天四川比浙江温暖。
夏天,四川比浙江凉快。
两省气候差别不大,都很适合人类居住。都是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明日立冬,俗话“立冬宜雨不宜晴”,老祖宗到底想表达什么
俗话“立冬宜雨不宜晴”什么意思?
其实,关于立冬的农谚很多,诸如: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温;立冬之日天无雨,来年定唱太平歌;立冬晴五谷丰,立冬雨稻米贵……等等。
凡此种种,仅是传承之经验总结而已,当然具有较强的逻辑哲理性和较完备的指导作用。那俗话“立冬宜雨不宜晴”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是人为的心理属向,说明了广大的农民朋友们很重视雨水。毕竟来年要想丰,冬耕缺水春难种,所以啊,立冬下雨是好事,预示着来年五谷丰登。
那“立冬宜雨不宜晴”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呀?
大家都知道古时候,庄稼人种粮食很辛苦,除了人力,还要借助牛耕。每年立冬了,农民伯伯也没着闲,而是在进行冬耕。
立冬不下雨,田地干旱是耕不动的,即使翻耕了一遍,也不利保水防漏。荒地稍微好一点,但水田无水耕作就可能形成旱地,不利来年种水稻了。
至此,“立冬宜雨不宜晴”就是庄稼人的企盼声:有了雨,田存水地好翻,牛省力人得闲。其深层次意义还在于,能翻动土壤,既能暴晒风化,又能冻虫利墒。
总之,“立冬宜雨不宜晴”,道出了农民的心声,他们(她们)迫切希望来年有个好收成!
(图片来源网络,违规即删)
标签: #椒江未来十天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