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预计在十一月份进入“拉尼娜状态”,究竟什么是拉尼娜状态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它与海面水温持续高于常年的厄尔尼诺,被认为是有可能导致全球异常气候的重要原因。
总体说来,拉尼娜的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其强度和影响程度不如厄尔尼诺,但它的到来也可能会给全球许多地区带来灾害。
从全球影响来看,多数拉尼娜事件发生时,南美沿岸附近地区降水减少,而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则降水增多;非洲中部、美国东南部等地常发生干旱,巴西东北部、印度和非洲南部等地则容易出现洪涝。
据悉,在多数拉尼娜事件达到盛期的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且强度偏强,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较大。而热带和副热带地区由于受拉尼娜事件的影响,导致我国南方地区的水汽条件会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差,不利于形成降水。
不谈那些高深的地理现象,也没必要解释这个词啥意思;
简单地来说,拉尼娜状态会导致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比常年多,出现
“南旱北涝”的现象;也就是北方抗旱的时候,长江以南的局部地区却是暴雨频繁
总的来说来,拉尼娜的性情不温和,他的强度和影响程度虽然不如厄尔尼诺,但它的到来也可能
会给全球许多地区带来灾害;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小男孩的意思,是一种综合的气象状态,全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局部地区干旱或洪涝灾害,一句话概括就是气候反常。平均四年左右发生一次。对我们来说主要是反应北半球夏季的气候状况。和人类的活动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有密切关系。拉尼娜是小女孩的意思,主要反应的是冬季气候。如果11月份进入拉尼娜的话今年冬天就够受的了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拉尼娜就是会比以往更冷一些,要注意防寒保暖。
以往的拉尼娜也给农业带来了一些影响,造成了减产什么的,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比较大,但也不是特别严重。
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被称作拉尼娜现象,东南风将被晒热的海水吹到太平洋西部,从而使西部海水温度增高,东部底层海水向上翻涌,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这也就是拉尼娜产生的原因,这种现象一般每隔几年就会发生一次。
究竟什么是拉尼娜状态
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水域大面积海水出现反常降温的情况,东南风的出现使得西部海水温度的升高,其气压也逐渐下降,东部底层海水向上翻涌,并且潮湿的空气堆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使东太平洋海水慢慢变冷。
拉尼娜现象出现之后迎来的是全球性气候发生混乱,全球东部干旱、西部洪涝,部分地区还有引发台风和热带风暴的危险。同时还连带着飓风、暴雨、严寒一起袭来,对环境的影响可以想象有多么大。
拉尼娜现象一般每隔几年就会发生一次,而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多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反厄尔尼诺现象。
但是随着全球变暖,季风紊乱,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也越来越频繁。
捕鱼船是怎样工作的
这个问题涉及的太多了,渔船种类太多,三天三夜也叨叨不完。本人远洋渔船船员,仅以拖网渔船,做简单介绍:
1、拖网加工渔船
“Annelies Ilena KW174”,挪威2000年建造,总长144.6米,型宽24米,总吨位14055。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拖网加工渔船,造价6300万欧元。
该船双桨双主机,总功率14400千瓦,最大航速20节,也是现在世界功率最大的渔船。
不只是拖网,该船还兼顾围网捕捞,使用后尾吸鱼的方式,在极端天气下也能捕捞,抗风浪作业能力极强。
既是海上捕捞船,又是海上加工厂,配备有船员60人,日冷冻加工能力350吨。
但是,渔船不是说越大越好,强大的功率需要付出大量的燃油消耗,此船拖网作业每日耗油在80吨以上,在世界渔业资源普遍衰退严重的今天,很少有渔场能够支撑起如此大型渔船的运营成本,假如我们近海出现了这么一条船,船东估计天天要以泪洗面了...
2、拖网渔船
单独列出这一类是因为,此船型不同于传统的拖网加工渔船,本类拖网渔船采用RSW循环冷海水保鲜渔获,只能捕捞,不能加工。
这种渔船主要分布在欧洲发达国家,渔业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特点是近海捕捞作业,满载即回港卸鱼。其设备先进,作业高度自动化,大多数工作使用机器即可完成,需要的劳动力非常少,一条70米左右的此类渔船,往往只需要十来个人即可。
当然,其造价也非常之高,上图渔船78米造价3000万美元以上,一般渔民是玩不起...
3、小型拖网加工渔船
以我们沿海的资源状况,可能只有这种二三十米的小型拖网渔船,能够有用武之地,消耗少,能加工,抗风浪能力强,造价也相对偏低(长的也好看~)。
那么,以上渔船是怎样工作的?
下图是最好的解释:
若还有不明之处,请到我主页去,本人远洋渔船船员,发布了大量渔船捕捞作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
标签: #渔业电台工作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