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b站2020五四青年节宣传短片《后浪》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积极大于懈怠,进取大于苟且,鸡汤也是向上,别让眼前困难止于泰山,时代是历史上最好的,自己努力是最重要的,多从自身找原因,勤劳才是生活的本钱。
乍一看挺让人心潮澎湃,心生激昂,但是沉下心来仔细思考的话,也会发现还是要全面理性看待。后浪们肯定要仰望星空,抓住属于自己的时代,去创造新的生活,构造新的蓝图,但是也要脚踏实地,从自身角度出发,不飘飘然,在社会上扎稳脚跟。总之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去辩证地对待。
101年前青年的街头呐喊,在当代青年心中已掀不起半点波澜。本以为今年五四会平静度过,没想到朋友圈却被B站《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刷屏。“那些口口声声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着你们,像我一样,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52岁的“前浪”何冰用老一代激情澎湃的朗诵腔,毫无保留地赞美年轻人。然而,朋友圈里转发却大部分都是中年人,有人质疑它爹味十足,就像老年人拍着年轻人的肩膀,说年轻人,就这么干,没错的!虽然表面上是表扬,是赞美,但体现出来的,却有一种油腻的讨好感。一手转发给高二的妹妹,看了不足30秒就被她关掉了,严肃的言论和略显说教意味的辞藻,想必不会是00后们所喜欢的。
那些口口声声,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着你们;像我一样,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
自由学习一门语言、学习一门手艺、欣赏一部电影、去遥远的地方旅行。
话说,很多已经40岁、50岁的人,一样在学Python,一样在学英语,一样在学艺术,一样在欣赏电影,一样去远方旅行,一样在创作自己的Vlog,甚至一些作品水准让年轻人羡慕不已。所以,很多人确实年龄大了,但他们不是什么前浪,他们一直在浪,没什么前浪、后浪的说法。只有不浪,只有浪不动的人,才自诩为前浪,才去看着自己定义的后浪,才去羡慕继续浪的人。他们不过是给自己已经逝去激情的内心一点安慰。我们可以找借口——“看,我已经老了,浪够了,世界是年轻人的,你们赶紧去浪吧。”殊不知,什么是活到老,学到老,浪到死。这或许才是真正的“五四精神”,我们终将老去,但永远带着年轻人的烙印,这个时代属于所有“向前进”的人们。或许根本没有前浪和后浪之分,有的只是不断激起的那些浪花。但我们确实需要“鸡汤”和“信仰”,毕竟活得出彩越来越难。但这碗鸡汤似乎还带着区别,那些气势恢宏、刚毅的形容词更多从男性角度出发,这也难怪,谈及五四青年节,更多人会将其定上“男性”的标签,致敬年轻、刚毅、勇敢的“五四精神”。但我们依然渴望在这样一个热血的节日里,致敬那些坚定、温柔、独立的“木兰精神”。毕竟时代,早已不能忽视这股柔软的力量。与其纠结于前浪与后浪,不如此刻就浪起来吧。
先从B站本身说起,B站从动画、漫画、游戏内容创作与分享起家,到年轻一代高度聚集的多元文化社区,主要是因为其内容鲜活形象,本身为青年一代所喜好,能够迎合青年一代的需要。
B站2020跨年元旦晚会就曾经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日落、月升、星繁三个篇章,《魔兽世界》、《英雄联盟》、《哈利·波特》、《我为歌狂》、《权力的游戏》、《哪吒》、《流浪地球》等节目,流行元素、时尚元素符合年轻人的口味,摆脱了传统跨年晚会的形式和节目编排,受到广泛好评,特别是青年一代的追捧。
回归本次何冰老师的演讲《后浪》,演讲的表现形式不算多少创新,但何冰老师声情并茂的演说和富有感染力的文稿,却赋予了《后浪》不同凡响的影响力。
第一,文案非常有感染力。一代不如一代,可以说戳中了年轻人的痛点,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一代不如一代了么?答案是否定的!只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在伟大的时代,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年轻人可以自由探索追逐自己的兴趣,可以热爱自己的热爱,可以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青春梦想。正所谓,心里有火 、眼里有光,青春总是闪着光芒。
第二,五四主题恰逢其时。五四是青年人的节日,“爱国、民主、进步、科学”的五四精神早已在青年群体心中扎下了根,成为青年执着的追求。《后浪》肯定了这个伟大的时代,肯定了青年人的成长,肯定了青年人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所作出的成绩,肯定了青年这股国家最重要的充满朝气的蓬勃的力量。在五四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极具感召力的文案,引发了青年群体的共鸣,他们相信向上的力量,渴望青春建功新时代。
第三,文化的包容性更强。君子和而不同,文案主旋律,积极向上,在凸显文化自信的同时包容多元审美和观念。个性也好,感动也罢,缺点或者完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公正的尺子。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勇敢去“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把学术的 变成大众的;把民族的 变成世界的;你们把自己的热爱,变成了一个和成千上万的人分享快乐的事业”,争做时代好青年,青春建功新时代。
总书记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敢于开拓创新,练就过硬本领,让伟大祖国屹立于世界东方,将中国青年的风采和担当尽情展现!
为什么会有三个故宫,沈阳故宫、北京故宫、台北故宫
沈阳故宫是满清朝代的发祥地,也是建都的城市,那时这是一个都城,它的名字叫“盛京”。后因大清帝国的实力不断壮大,打败了明朝政权,迁都于北京。
北京的故宫是在元代就定都的,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
台湾的故宫,是在蒋介石率国民党军队逃至台湾的时候,把北京故宫中的一些文物带到了台湾,为放置和供游客参观文物,而建立的故宫。实现这算不上是故宫,因为这里没有皇帝住过,也不是皇权统治使用过的地方。
故宫,顾名思义,指的是过去的皇宫,古代皇帝办公居住的地方,也是当时政治权力的中心点,在清军入关前,沈阳故宫曾住过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位皇帝,北京故宫曾是明清两代帝王的办公之所,明代从永乐到崇祯,清代从顺治到宣统,都居住在北京故宫。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为名副其实的故宫,但台北故宫是一个假故宫,为何这么说呢?
台北故宫建成于建成于1962年,1965年完成,从时间上来看,台北故宫并没有历史背景,只是一做现代的宫殿,台北故宫里面的文物是在老蒋败退台湾时,从大陆运走的共有2972箱文物,为了存放这些文物,老蒋建立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换言之,台北故宫只是一个文物展览馆,并非真正的故宫。
现如今国内一共存在着三个故宫,这三个故宫一个坐落在北京、一个坐落在辽宁沈阳、一个坐落在台湾台北。
北京故宫
在这三个故宫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存在当属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修建于明朝朱棣年间,到现如今已经经历了600多年的风雨岁月。
虽然在溥仪退位之后,北京故宫就失去了其尊贵的皇宫地位,但是其存在感在历史中却一点都没有减少,在往后多年时间中仍旧作为东方宫殿的代表吸引着很多人前往参观。
而在民国时期,北京故宫其实就已经被开辟成了博物馆,拥有了供游人参观、游览的功能。
在进入现代之后,北京故宫的情况也没有发生太多改变,仍旧作为博物馆以及宫殿遗迹供人们参观。
沈阳故宫
历史第二悠久的则是坐落于东北大地上的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最早修建于努尔哈赤时期,在当时,满清势力还仅局限在东北地区,所以他们所修建的宫殿自然也就坐落在了东北。
在努尔哈赤去世后,他的儿子皇太极继承了他的宝座。
而在皇太极上位后,他则又对沈阳故宫进行了扩建,将原本并不是多么霸气的沈阳故宫扩建得颇具霸气起来。
不过在顺治被皇太极的老弟带入关后,这沈阳故宫却不再有什么人居住,接下来开始变成了一个简单的摆设品。
当然,这并不是说沈阳故宫在清朝入关后就被遗弃了,在清朝入关后,沈阳故宫仍旧是有人看顾的,在一些特定时间里,那些入了关的皇帝们也会在巡视东北的时候专门到沈阳故宫中居住、凭吊一番,来这里感受一下他们祖先曾经的拼搏精神。
在乾隆时期,他更是数次下令让人对沈阳故宫进行了扩建,让这原本就已经初具霸气的宫殿变得更加霸气起来。
只是无论再怎么扩建,这沈阳故宫都总不如北京故宫那么霸气,毕竟沈阳故宫的总面积也才6万多平方米,而北京故宫的面积直接就达到了72万平方米。
台北故宫
台北故宫是我们国内现如今历史最短的故宫,修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到现如今也才50多年的历史。
如果从历史的厚度上来说,这台北故宫根本比不过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不过要说馆藏的珍重程度,台北故宫就不输于其他地方了。
因为这台北故宫里的文物直接就是当年从北京故宫里运出来的。
在抗战爆发前夕的时候,为了防止北京故宫里的文物在北京沦陷后丢失,所以国民政府早早就转移了北京故宫中的众多珍贵文物。
在那个时候,北京故宫里什么文物最珍贵,国民政府就拿什么文物,几乎把北京故宫里的精华都给掏了出来,因此我们想想就知道台北故宫里的文物到底有多么珍贵了。
而从面积上来说,台北故宫也有着很大的优势,那16万平方米的面积直接就把沈阳故宫给比了下去,不过台北故宫都是现代建筑,除了那些文物可以看一下之外,倒没什么好看的。
故宫不是专称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下为什么会有三个故宫的原因。
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故宫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名称,“故宫”是一个泛指,只要是曾经的旧宫殿,都可以被称之为故宫,就如同博物馆一样,只要一座建筑规格足够、收藏了足够的文物,都可以被称之为“博物馆”。
而除了上面所说的三个故宫之外,最广为人知的故宫还有一个,那就是南京故宫。
这南京故宫早在朱元璋称吴王的时候就已经修建,只是那个时候规模比较小,只能被称之为吴王府,后来是在他奠定了整个天下之后,这吴王府才被朱元璋扩建成了非常辉煌的南京故宫。
从面积上来说,这南京故宫的规模要比北京故宫大上很大,足有100多万平方米。
只不过在历经了种种劫难之后,这南京故宫最终还是没有幸免下来、消失在了那悠悠的历史之中。
标签: #电台跨年合拍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