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凌迟有多残忍?为什么石达开能不叫一声
我是楚风说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凌迟处死 ,是我国封建社会死刑中最残酷的刑罚,开始于辽代。“凌迟”俗称“千刀万剐”。“凌迟”主要是用来处死危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政治犯的。“凌迟”的执行方式是将犯人零刀碎割,使其极尽痛苦而死,极其残忍。
明朝的太监刘瑾就是被凌迟处死的,一共割了3000多刀。刘瑾第一天被割三百多刀,本来第一天应该割一千多刀来,可是刽子手害怕其死去,就只割了三百多刀,第一天刘瑾还可以进一些米粥用来维持体能。第二天终于熬不过死去,可是即使死去也要割完三千多刀,刘瑾绝对把“凌迟”这个刑法演绎的很到位。
一般被判“凌迟”的人,在被行刑时,几乎没人能够一声不吭,像刘瑾第一天刚开始行刑时就破口大骂正德皇帝,疼的嗷嗷直叫。但是有一个人被称为“奇人”,那就是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
当年翼王石达开在兵败大渡河时,在突围无望的时候为了保护全军将士,只身投降清军,但是清军却不守信义,把所有的太平军悉数杀害。石达开在成都就义时,大义凛然,虽然身受凌迟酷刑,至死默然无声,观者无不动容,叹为“奇男子”。
就连四川布政使刘蓉敬佩道: 枭首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卑不亢,不作摇尾乞怜语,临刑神色淡然,实乃丑类之最悍者!
石达开,(1831-1863)绰号石敢当,太平天国主要的将领,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革命家,战略家,政治家,武学家,革命家,书法家等等。光看史书上这家那家的这些个称号就可以看出石达开的不同凡响之处,所以后人对石达开的评价很高。
大家都知道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等诸王享乐主义抬头,广选美女,修建王府毁民宅,把国库的钱据为己有,骄奢淫逸,完全失去了最初起义的进取精神。但是唯独石达开他洁身自好,不与他们同流合污。
天京事变后,他不计前嫌继续辅佐洪秀全,这点是很大度的。后来洪秀全继续猜忌石达开,石达开怕再次内讧离开了天京。从这点看出,石达开本来可以取洪秀全而代之,可是他没这么做,足见他不是背主弃义的小人。最后兵败大渡河,他不顾自己的名声,投降清军,为自己的兄弟谋条活路。真是大丈夫也!
那么大丈夫,大英雄石达开,面对残忍的凌迟能够一声不叫吗?我觉得关于这个问题,理论上应该不可能。可是根据当时的史料记载确实是一声不叫,而且不光是一声不叫,就连旁边和他一起受凌迟之刑的曾仕和,刚被割一刀就狂呼惨叫。
石达开还不忘训斥他:“何遂不能忍此须臾?当念我辈得彼,亦正如此可耳。”意思是“为什么不能忍受此须臾时间?你想想要是我们把他们抓住,还不是同样处置!”,曾仕和此后便咬牙闭口,再不出声。不得不说石达开确实是奇人。那么为什么石达开可以做到一声不吭,而刘瑾却嗷嗷大叫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可能每个人对疼痛的忍耐度不一样,石达开又有着坚强的意志,在行刑时回忆自己的一生,无愧于天地,正气凛然,绝对加分不少。就像关云长一样刮骨疗毒,在不打麻药的情况下,都能谈笑自如,还在和别人下棋。所以有坚强的意志的人,往往面对疼痛都比较能忍,而石达开和清廷对抗这么多年就是一个有着坚强意志的战士,一声不吭也不是没有可能。
第二,石达开作为一个武将,战场上流血受伤在所难免,见惯了腥风血雨,能够忍住不吭声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三,其实只要忍住前几刀,后面就处于一种麻木的感觉了,也就是说疼的麻木了,没有了感觉。
我觉得我们纠结于这个问题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应该了解的是石达开的才能,石达开的大义,石达开的传奇一生。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系统里唯一一个让敌人都佩服的人,石达开十六岁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被封为翼王,二十三岁打败了四十四岁的曾国藩,逼的曾国藩要投河自尽。虽然后期兵败大渡河,但是仍然不影响石达开是太平天国为数不多的将才。凌迟处死时,行刑时一声不吭,是真英雄,大丈夫也!
凌迟首先要从额头上划破一条长长的口子,使得额头上一块皮垂下能遮住受刑者的眼睛,不让他自己看到这一切,然后就是用专门的剔刀从胸部开始一刀一刀地片肉,其间不能让受刑者死去,否则行刑者会受到惩罚,明朝的袁崇焕刘瑾等都是这样被杀的,而且据说袁崇焕割下来的肉被麻木的京师百姓给吃了。至于石达开,强度大渡河失败,为保全将士性命,投降后父子均被凌迟,作为一名出色的军事将领,而且意志很顽强,对于清军痛恶至极,大义凛然慷慨赴死,所以没有发出一声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主要将领,天京事变后率领十万太平军出走,转战赣闽湘鄂桂黔滇川多省,最后在抢渡大渡河的时候不幸遭到清军包围,石达开只身赴清营投降,后遭凌迟处死,活剐几千刀而不吭一声,被人称为奇男子。
凌迟处死,就是我们俗称的“千刀万剐”,属于极端的酷刑,这种刑罚,始建于《辽史.刑法制》:“死刑有绞、斩、凌迟之属。”在辽代以前,中国并无这种酷刑,辽代以后,宋、元、明、清的史书中均有关于凌迟的记载。
(同样被凌迟处死的幼天王洪天贵福)
处以凌迟的对象,主要是为那些谋逆、犯上作乱、“口语狂悖”等“大逆”、“逆伦”罪的人而设置的。凡是威胁到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统统适用于凌迟大刑,太平天国里面最出名的两个被处以凌迟大刑的人,除了翼王石达开,另外一人就是幼天王洪天贵福了。
凌迟处死的残酷之处在于这是在一个人头脑清醒的情况下一刀一刀的剐肉,而且凌迟究竟该割多少刀,无明文规定,全凭刽子手具体操作,体质弱的割几百刀就咽气,有些割了几千刀才咽气。比如明朝武宗年间的大太监刘瑾,整整剐了三天、共割肉3357刀才咽气。“例该3357刀,先10刀一歇一喝。头一天先剐357刀,如大指甲片,在胸膛起开刀,一共剐了3天。”还有崇祯年间翰林院庶吉士郑曼,遭首辅温体仁诬告,以”杖母不孝”之罪被剐了足足3600刀。这种酷刑完全是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是在慢慢折磨的过程使人在极端痛苦情况下死去。
那么石达开被抓之后是以什么罪名被处以凌迟大刑呢?《大清律》有明文规定:“谋反大逆:反谋反谓谋危社稷。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可见,石达开和他的太平天国,在清朝统治者眼里都属于谋反大逆,是动摇清朝的统治根基,处以凌迟大刑,是符合《大清律》的刑法规定的。
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优秀将领,他十六岁受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获封太平天国“开国五王”中的翼王,三十二英勇就义于成都。一生轰轰烈烈,虽然最后为了数千太平天国将士的性命,只身赴清营,“以一人而辟天国将士之生路。”最后在成都被处以凌迟大刑而英勇就义。
同治元年(1862年),石达开率领四万太平天国将士强渡大渡河,当时梅雨连连,河水猛然暴涨,太平军陷入清军重兵包围,苦战一个月,将士伤亡无数。弹尽粮绝之际,面对余下8000太平天国将士的身家性命,石达开接受了清军的招降。
石达开在成都公开受审后即被处以凌迟极刑,临刑之时,神色怡然,被割几千刀而致死默不作声,观者无不为之动容。当时在现场亲历石达开受刑的清朝地主文人周洵在他的笔记《蜀海丛谈》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石之死处,在成都城内上莲花街督标箭道。三人自就绑至刑场,均神气湛然,无一毫畏缩态。且系以凌迟极刑处死,至死均默默无声,真奇男子也。
凌迟乃极端残忍之酷刑,石达开被割肉几千刀而默然无声,这是一个意志无比坚强的人才能做到的。作为太平天国历史上最卓越的将领,石达开一生忠于太平天国,他希望用自己的献血能挽救几千太平天国将士的性命,能唤醒天王的斗志,能使日渐衰弱的太平天国重新强大起来。对于一个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来说,死,何所俱,死都不怕,疼痛又算什么。
个人觉得,石达开作为十六岁就参加太平天国的优秀将领,身经百战,意志坚强,对太平天国忠诚,对死亡无畏,因此,他在行刑过程当中默不出声,是为了保持太平天国最高大的形象,使“清妖”畏惧,使百姓叹服,使天下人都对太平天国抱以同情和支持。
标签: #渭南市今日猪肉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