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如果一个社区华人比例超过一定程度,白人会搬走吗
刚好听了高晓松的音频节目,说到了这个问题。
高晓松提到了美国的一个市,大部分税收都是华人贡献的,但是市议会依然是白人当家。为了保证白人在议会的席位,该市投票的白人选民都商量好了,绝不投华人。
而几个参选的华人却因为不团结,丢失和分散了原有的选票,最后在选举中失败。
结果就是虽然华人人口和税收都占大多数,但是市政府还是白人说了算,所有的公共政策都向白人聚集的区域倾斜。白人住的地方树多路好,华人聚居的地方情况恰恰相反,其实也挺不公平的。
但事实就是这样,谁掌握了话语权,谁才能获得最大的益处。
当然,随着更多的华裔参政意识的提高。华人也在逐步摆脱软柿子的形象。
同样,高晓松还提到了。还有些白人,也懒得争。该区华人多了,他们就搬走。一般这样的都是没孩子的,不需要华人看重的好学区。
当然,这只是一个市的情况。其他地方或许会有不同。
并不会,其实老美还挺欢迎华人入住自己所在的社区的,但是外在表现为:我比华人高贵;华人文化和我们的文化有区别,所以他们是土老帽;华人语言还需要适应,趁机打压他们一下;华人体型上不占优,可以体型威慑等等。但是,如果继续有华人想要入住该社区,他们大多都不会反对的。说明他们所在的社区整体居民素质、房价、便利性等又上了个台阶,干嘛反对。
不过也要细分具体情况,美国的社区构成是非常多种多样的,不单是像大家经常看到的独栋类型社区,还有靠近中心城区的公寓式构成的社区以及像农场主构成的社区等等。这点老美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老美觉得自己喜欢哪里就住哪里,很少因为想靠近城区、景区、学区等扎堆,所以经常出现比如你开在公路上,突然发现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悬崖边上有个几户十几户人聚集在一起组成一个小型社区,因为有人喜欢这种环境和景色,仅此而已。反正他们觉得开车一个小时去上班挺正常,挤地铁是小年轻或者混养老金的老年人才做的事,哪怕是没钱的底层白人,基本上不参合,他们就是宁可住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哪怕远离工作地点。
所以不管是什么族群肤色的人,来到自己的社区入住,其实内心里第一产生的想法都会是认同感,因为他们做了和自己一致的选择。而如果想避免一些不安定因素的到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远离或者提高房价,以前美国很多房产中介还会刻意劝退有色人种,现在很少了,因为买得起的人也不会是什么不安定因素,只有文化不同而已。
那接下来就是社区居民间的相互鄙视和相互了解的过程而已了,那可就不关中介和房开啥事了,不过,现在有点流行劝退中东人士....这个和宗教有关了。
华人扎堆的社区和黑人扎堆的社区里,白人都会搬走。搬走的原因,种族当然算是一个,但不是主要的原因。主要的原因是经济上的。在美国的华人的平均教育水平和平均收入水平都超过白人。所以华人社区的房价会比一般的高20%左右。人家卖了房子搬走了,到别的地方再买同样的房子,口袋里还落下20%的现金,何乐而不为。就好比股票涨了,立即卖出套现获利。
而黑人社区里面的其他人种搬走固然有种族原因,但是主要也是经济原因。黑人聚集区,社会治安肯定不好,抢劫偷盗卖淫贩毒酗酒斗殴等等遍地都是,房价自然下跌。人们赶忙卖房逃走,避免进一步的损失。也像股票,看到大盘要熊了,立即割肉逃走。
告诉你们一个真实的情况。在中国可能不管哪个省,汽车保险都是一样的价格。在美国不是,如果你住在高尚地区,半年汽车保费是500元。可是如果车主住在黑人区,同样的车就要800元保费。因为被损坏被偷窃的可能性高了很多,保险公司怕赔本,不得不提高保费。
会的,至少在湾区会的。
我之前说过我媳妇儿闺蜜和她老公都在湾区做高薪码农,所以他们房子也买在湾区。
但是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他们算上去湾区比较早的华人码农(我算不算暴露年龄了?),所以他们买房的时候首选就是中产阶级白人社区。
具体哪个社区我就不说了,不然万一有熟人看到暴露就就不好了。
最开始他们入住这个社区的时候不管是华裔还是印度裔都不算多,结果等他们住了两三年有一天当隔壁邻居搬走的时候,两口子才发现这个社区已经从一个原来的中产阶级白人社区变成了一个亚裔码农社区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按照我媳妇闺蜜的话说,主要是经济原因,其次才是“种族歧视”原因。
因为当时湾区比较早的一批码农差不多都是清华北大中科大的,圈子也就这么大,买房子主要也是靠同学、学长介绍。
他们两口子买这个社区也是因为她老公的学长住这个社区,觉得不错才买的。
对于当时房价比较平稳的美国来说,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房子涨价了20%—30%,很多美国白人就认为可以把房子卖了。
这主要是美国人买房子真不算特别难,所以大部分白人是把房子的投资属性看得更重。
等亚裔码农人数到了一定程度,这个社区的房价在持续上涨的同时,确实不少白人觉得社区文化被改变了,最大的改变就是周六上教堂的人少了,而且教堂里亚裔开始多起来了,到最后甚至换了一个亚裔牧师。
很多白人就觉得待着没那么舒服,而且自己熟悉的左邻右舍又搬走了,而且房价又持续上涨了50%,他们觉得完全可以卖房子去其他白人聚居区居住。
所以,我媳妇闺蜜他们两口子住的那个社区,大概在不到十年时间,从一个纯粹白人中产阶级社区变成了亚裔码农社会,住在他们社区的人几乎都是互联网从业人员。
她有一次和我媳妇开玩笑说,他们社区要是出来创业,招人都不需要出社区就能招齐了;还说谷歌的HR要招程序员,在招聘网站上发招聘启事还不如在他们社区论坛发一个启事管用。
当然,这只是湾区一个社区的情况而已。
肯定会搬走,其实乱七八糟的理由都是扯淡,就一个主要原因,华人多了要炒房,房价就贵,房价贵了该地区的地税就要涨,白人不管穷人富人基本的生活预算都是挣多少花多少,你房子还是那套房子每年莫名其妙的多交钱影响生活质量白人当然搬走了
抖音规则有哪几点不能触碰?重则封号,轻则限流
说明:此规则会持续更新,请大家遵守谨记
禁止元素小猪佩奇
禁止歌单《我是神经病-MC二鬼哥》《我们喵星人就是这么拽》
色情低俗行为穿着裸露、裸上身、暴露、低胸等
任何不雅、诱惑、低俗、色情行为和音频
禁男扮女装
女生穿女装禁太媚太妖
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毒品等违法内容
赌博、暴力、恐怖、教唆犯罪
宣传邪教和封建迷信
恶搞人民币、国家机关政府机构及相关人员(例如:马云)
非军人警察的用户穿军装、警服
泄露个人隐私信息
散播谣言、扰乱秩序
引人不适的行为任何恶心及令人反感的内容
侮辱、诽谤他人
吸烟,喝酒的镜头不能有
禁止水印,LOGO贴片,节目LOGO,水印一律不通过
上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抖音最新社区规则介绍,希望能够对你有一定帮助,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给小编进行留言。
抖音现在已经越来越普及了,玩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作为一个已经玩了好几年抖音的用户来说,总结了一些建议在这里与大家共勉:
抖音的规则其实在APP的后台里可以随时看到,但是就算是这样还是有很多的朋友容易触碰红线,最后造成了限流或者说封号。
那我们应该要怎么做呢?
首先 作为抖音平台,我们要拍一些传播社会正能量的视频,比如,你拍一些古惑仔的视频,虽然就算没有违规,但是这个其实不算是社会正能量,这样的视频很简单,平台是肯定不会给你推荐的。
其次是不要在视频中出现谩骂和诋毁别人的字眼或者说是字幕,当然,在视频中也是不要出现联系方式或者说是营销的内容。
对于其他的一些规则,系统后台里面都是有的,有时间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做校园内的“新闻早晨”推送活动,发布什么样的内容更受学生喜欢和关注呢
学校发生的新鲜事啊,学校的活动安排等等,学校食堂的新菜色或者可以制作成一档早安问好节目,还可以在上面放一些文章或者笑话,早上就给人满满的力量,让人有一个好的心情迎接崭新的一天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对成长有什么好处
三者之间的同心同向对于孩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三者之间,家庭是第一重要的。我们常说孩子是看着父母背影长大的,孩子的是与父母共同成长的。在现实中,家庭教育出现了弱化或者说是缺位的现象,尤其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位尤为严重,甚至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时常见诸报端的新闻报道也说明了这一点,这个问题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要研究行之有效的方法来逐步解决。还有就是家长缺少做父母的经验,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可见,对父母提供公益的广泛的家长教育支持也十分必要,天底下唯一不需要培训就可以上岗的,恐怕就只有家长这个岗位了,学校在某种程度上更方便担当起开办家长教育培训的责任。另外,有一种舆论过分夸大了学校教育的功能,对于孩子的成长过程而言,起作用更大的一定是家庭教育,绝不是学校和社会教育。这一点也应该引起重视,学校教育的作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绝不能过分夸大,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引导下,有家庭甚至用学校教育直接取代家庭教育,这是不应该的,也是行不通的,我们很有必要进行重新评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功能和定位,相互协调,融合,把孩子教育问题的责任共同承担起来!
标签: #社区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