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类事件

0471tv.com60

中国银行被罚,中信银行被立案。金融圈是发生什么大事件了吗

铲除腐败 整治秩序,振民育德,利企利国

易经“蛊”卦示:蛊是肚里的毒虫,祸害身体 ,比喻腐败后果严重。

腐败务必整治铲除,以振民育德!这是天道运行法则!

金融长期腐败,破坏国家社会实业科技经济发展,对其进行腐败清除,并进行革故鼎新,提升正气,以确保社会经济健康运作发展,是必要、必需、必然的!

是利民、利企、利国之重要举措!

金融类事件 - 真时天下

银行作为国家调控经济的部门,起着重要的经济杠杆作用,为国家着想,为人民着想才是真正的意义!

希望在以后的经济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的部门能为国家,为人民着想,感恩!

练瑜伽的静姐姐🧍‍♀️

治标不治本,以罚代管一直是我国各行各业的通病。有人说银保监会这次重拳出击,将会使银行业不敢再违法了,这只是幻想,想想可以,如果银保监会真的负责了,就应该做好日常监管,如果以前做好了日常监管,银行就不会前赴后继的违法了。

以罚代管的结果是,一个企业或商户违法后,监管部门作出处罚,然后对于后续就不管了,企业仍旧重复原先的违法行为,等于说企业或商户拿罚款换安全。

最明显的例子有3个,第一个例子是汽车贷款金融服务费,4S店收取金融服务费是违法的,监管部门发现后会进行处罚,受罚4S店交过罚款后,仍旧会继续收取金融服务费,因为处罚过了,所以监管部门就“不好意思”再处罚了,而且很多监管部门每年都有处罚任务,任务完成了,一般不会再立案进行新的处罚了,有人会问,为什么那?比如2019年一个监管部门的处罚任务是100万,处罚了102万完成任务就不再处罚办案了,那么2020年的罚款任务将会是110万,增长了10万,但是如果监管部门大大超额了,比如说罚了200万,那明年的任务就至少是200万。你如果是监管部门,任务110万和200万你选那个?罚款是要交财政的哟。

第二个例子是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比如说超市卖假货,监管部门第一次发现后,进行了处罚,超市认罚交罚款,交过罚款,超市还是会出现卖假货的行为,因为没有后续监管,罚过完事。

第三个例子是出租车乱象,很多城市的出租车一直有宰客、绕路和多计费的情况,屡禁不止,为什么?顾客投诉后,监管部门会进行处罚,处罚后会怎么样?处罚后不管了,出租车照样宰客、绕路和多计费,更有甚者,违法了,找找熟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结果他会改正吗?显然不会,因为他知道找找人花个小钱就没事了。

对于最近银行业屡屡出事,监管部门迅速出手进行处罚和整治,一是这是监管部门的正常职责,二是需要平息舆论的愤怒,顺便警告警告银行业,别玩得过火。试想,这几个银行的违法行为,监管部门会一直不知道吗?要是真的一直不知道,这样的监管部门要他干啥?

所以给大家的建议是,不要总期待别人会变得更好--供着咱们,而是要一定让自己强大,让自己提高警惕,多长个心眼。

英泰数说,聚焦财经。敬请点赞,欢迎关注英泰数说,让我们一起唠唠生活中的财经小事。

这个问题问得好,中国银行被罚,中信银行被立案调查。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1.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中国银行被罚,是国家对金融治理的重视,是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重视,从而让老百姓对银保监会的管理能力有信心。

2.去中国银行来说不是好事,使中国银行的业务能力受到业界质疑,不过,猜测理财产品漏报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我们姑且认为是无意。既然是无意,那相应的领导干部,办事人员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当然,发现问题及时更改也是一种好事儿。

我们再来说说中信银行被立案调查的事情。立案调查原因是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虽然银行已经连夜道歉了,但我个人认为效果并不理想。不过,人家认错态度摆在那,具体处罚可能还得调查。

好事

1.这对广大银行业是一个警醒。他们清楚地意识到国家已经重拳出击了。不能再通过违法的手段获取利益。不排除有些人富贵险中求的思想。

2.让广大老百姓更加注重法律对自身的保护,给老百姓拿起法律武器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勇气。过去肯定有人认为银行财大气粗,不是好得罪的主。现在就在颠覆这些观点。

坏事

1.对犯事的银行是一个冲击,这个冲击可能会影响到整个银行业。可能让老百姓质疑银行业,这对国家的经济影响不是什么好事儿。

谢邀!

这与发不发生什么大事件没什么关系。不管是什么行业,也无论是什么人,只要触碰了法律法规都要严查严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从正,反二个方面警示人们,无论是什么行业,都不能跨越法律底线,更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或行业特权的特殊优越无视感,千万不要打法律空白的擦边球或耍灰色地带的蒙眼法。有些事即使得逞一时,最终还是要水落石出,身败名裂!殊不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标签: #金融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