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科技创新成果类作品有哪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科技创新成果类作品有哪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高中生科技创新作品,做什么啊?
火柴火箭 将一根火柴和一根缝被的大针并在一起,用包香烟的铝箔将它们紧紧地包裹起来,再将有火柴头的一端的铝箔弯折过来密封捻紧。然后在靠近尾部的地方装上定向尾翼,把针拔出,就成了一个很简单的反冲火箭。 实验时,把小火箭放在铁丝架上,点燃一根火柴,对准铝箔筒包有火柴头的部位加热。当温度升高到火柴头的燃点时,箔里的火柴匣被点燃,使周围的空气急剧膨胀,气体从尾口高速喷出。由于反冲作用,火箭筒便从架上向前飞了出去。 如果在铝箔中包两根头对头放置的火柴,两端都不封闭。将它放在上,从中部加热。当筒内火柴点燃后,气体从两头喷出,铝箔筒仍停留在架上,从而说明了系统的动量守恒. 自己动手制作指南针 材料:针、蜡烛、铁丝、冷水,透明塑料瓶、铁锥、细木棒 制作方法:
1. 用铁丝缠住缝衣针,然后放入火中烧红,之后马上放入冷水中冷却。你要记住了,浸的时候一定要使针成南北方向,这样针才能变成小磁针。还有啊,你一定要小心,别烫着!
2. 把塑料瓶剪去口,用铁锥在底部的中央扎一个孔,然后把细线一端拴在小磁针的中部,再把线从孔中穿过。倒立塑料瓶,使小磁针吊在瓶的中部。 使小磁针慢慢静止,这时你会发现,小磁针的一端指向的是南方,一端指的是北方。
发明创造科技作品?
1、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激光照排技术,就是将文字通过计算机分解为点阵,然后控制激光在感光底片上扫描,用曝光点的点阵组成文字和图像。
1966年12月23日,中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研究胰岛素的动因是,随着糖尿病人的大量增加,仅靠从动物胰脏中提取胰岛素已远远跟不上需要,因此,人工合成胰岛素成为议事日程选择。
3、陆相生油理论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4、网购
5、杂交水稻
6、复方蒿甲醚
7、人字形铁路
中国的京张铁路的人形铁路段,因在当时振奋了中华民族而闻名于世。
人字形铁路运用历史悠久、应用场所广泛,是简单经济、高效实用的铁路线岔道段种类。
人字形铁路经过普及和发展,又衍生出之字形和X型等铁路线交汇模式,让火车在不同铁路线之间能快速变轨。
8、侯氏制碱法
是将氨碱法和合成氨法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的方法。
原料是食盐水、氨气和二氧化碳—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氢气时的废气。
9、数学机械化方法
吴文俊院士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中国数学界的泰山北斗,1956年就与华罗庚、钱学森一起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吴文俊开创了近代数学史上第一个由中国人原创的研究领域,在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被授予两个人,一个是吴文俊,一个是袁隆平。
吴文俊的成就是“对数学的主要领域——拓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开创了崭新的数学机械化领域”。
中国高铁,是指中国境内建成使用的高速铁路。
2001年年度十大创新科技产品?
(一)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发射成功。2001年1月10日1时零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0分钟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它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重要一步。"神舟二号"飞船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行期间,进行了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微重力科学等领域的实验。
(二)人类基因组"中国卷"率先绘制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率先在中国取得突破:中国科学家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完成了所承担的染色体区域测序任务,在六个参与国中率先绘制出完成图。与草图相比,"中国卷"完成图的覆盖率从90%提高到100%,准确率从99%提高到99.99%。
(三)首次独立完成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生物信息学中心和中科院遗传所、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等单位的科学家已测定约22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序列和基因的覆盖率均达95%以上,90%的区域准确率达到99%。这一研究是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四)建成世界上最大种质资源库。由科技部等单位组织立项,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所等单位承担完成的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种质资源数量处于世界第一,长期贮存的种子数量达到33万多份,为作物育种和生产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科技创新成果类作品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科技创新成果类作品有哪些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