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提出的“无为”应怎样理解?是否对现在社会还具有指导意义

0471tv.com60

老子提出的“无为”应怎样理解?是否对现在社会还具有指导意义

老子的《道德经》是他一生最后仅留给我们的著作。私下感到,《道德经》就是作为两种情况的经典书籍。一种是作为大智慧者,给统领社会者看的书;一种是作为长者、长辈,留给后世晚辈、小辈学习、琢磨研究的经典。

老子《道德经》中“无为”的思想,应该是不能做、不要做违背“道”、违背“德”的事。《道德经》中“道”与“德”是相互影响、制约与促进的关系,其符合“道”的规范的行为就是有“德”的行为,与之相应,只有有“德”的行为,才能算是符合“道”的行为。而“无为”的意思,就是不做不符合“道”与“德”的事情。

“无为”的思想,要求统领社会者和晚辈年轻人,不要去做违背《道德经》中“道”、“德”的事情,当然对现今社会,极具指导意义。正常的,“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即人类正常的心理,是强者会欺压、剥削、侵犯、占有弱者的利益。但是,“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天道是去强来补弱。

如果“人之道”不符合“天之道”的要求,那么社会就会出现问题。“无为”的主要体现,就是要不违“天道”,不背“道”、“德”。因此,老子“无为”的思想,对现在社会各层次的人,在做人做事的指导意义,都是非常明显的。

“无为”,现代人看表面,好像有“不为”“什么都不干”的意思。如果是这个意思,老子就成了傻子了,“无为而治”不就是痴人说梦。傻子都知道:什么事都不干,什么事也不能成。天上不会掉馅饼。

要想正确理解“无为”,必须全面看老子的思想,也就是《道德经》。老子主要强调一个“道”字。什么是“道”呢?“道”就是天地宇宙万物的基本规律。这个规律又是什么呢?老子给出了答案:道法自然。自然,就是自然规律,也就是事物原本的样子,也叫“天道”。

举例说明,拿人们熟悉的“大禹治水”故事解释下。刚开始不是大禹治水,而是他的父亲鲧治水。鲧采用的方法是“堵”。洪水的力量是无法想象的,结果失败了。大禹就比他爹聪明多了。好比打架,洪水是身高马大,强健如牛。大禹身材矮小。死磕是肯定会输。鲧就是这么失败的。大禹就找了一帮自己的哥们,打群架。老虎也怕群狼。

大禹就是采用类似“打群架”办法治服了洪水。有个名字叫“疏导”。一条河道不行就开两条,两条不行就开三条……直到水患消除。洪水猛兽变成了滋润田野的渠水。

大禹治水成功,就是暗和了一个“道”,符合水的自然规律。鲧则是“逆道”。

这回再说“无为”就好理解了。“无为”不是“不为”,什么都不干。“无为”是不干损害“道”的事情。这不是肯定句,而是个否定句。如果一定改成肯定句就是这一句:“顺势而为”。

所以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要顺势而为。只有顺势而为,才能大有作为。

正确理解了“无为”,我们就知道今天该怎么做了。一句话概括,就是“按规律办事”。

老子提出的“无为”应怎样理解?是否对现在社会还具有指导意义 - 真时天下

问:如何理解老子的无为?现今社会用的通吗?

要回答此问,先得简单的了解下老子乃何许人也?

老子姓李名耳,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其名横贯古今,其著作享誉全球。道教学派创始人,代表作《道德经》,其核心精华,用朴素辩证法思想,主张无为而治。

其“无为”之意: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而现今有时也将“无为”理解为:

道家消极的处世态度和哲学思想。意思是不主动地有所作为,听任自然发展变化。

但记得我读老子《道德经》除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其中记得最深的就是下句: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其大意是:学问这门功夫,要靠一点一点的积累,每天多学一些,经验知识就更丰富一些。修道也即修为,却是每天放弃一些无关紧要的,放弃了杂乱无章的东西,心胸自然更加开阔,眼界将更加明亮。做人做事将更加拿得起,放得下。以至于像取天下这样的大事,其实也成了小事,所以说:“无为而无不为”。其虚其实,辨证而统一。

回到现今社会,如果能正确的理解老子的“无为”,“有为”。在该舍的时候舍,该得的时候自然得。用道家的思想修身养性,宽以待人,和谐相处,既使不足以达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境界与作为,但作为普通人用出世的态度,处理入世的事物。我想这世界也许会更加和平,人与人之间将更加和谐。

所以理解了无为!老子的思想在现今社会也将有他更深的意境!

你说呢?

标签: #腐电台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