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怀柔区有什么大学

0471tv.com50

北京怀柔区有什么大学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怀柔分校

地址:北京市小中富乐一区18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

首都经贸大学怀柔教学部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

北京市怀柔区老干场大学

地址:北京市龙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

北京36个小时降水近19亿立方米,这些水都去哪儿了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北京36个小时降水近19亿立方米,这些水都去哪儿了呢?站在属于城市角度想,你就知道这些水去了哪里

北京市面积约1.641万平方千米,山地面积6390.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一半。山间林地是一个天然的蓄水池,能收集和储存大量的地表水,遇到干旱时候,慢慢释放。

北京怀柔区有什么大学 - 真时天下

整个北京市西、北两面环山拥抱,东、南两方面向平原。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降水量的大部分都渗入地下,剩余的部分降水顺河而下,途经天津等地进汇入浩瀚的大海。

不得不佩服北京强大的排水系统!!

历经36小时降水19亿立方米,而首都北京却并没有出现类似于其他地方的洪灾。其中除了北京市区的排水系统外,就连我们国家的故宫博物馆的排水系统一直为人们称赞,更感叹古代人民强大的智慧。

不过北京的降水,很大一部分通过地表渗入地下,而少数不能渗入地下的则通过蒸发再次进入大气,这次降雨也很大程度的帮助了北京人民的用水,也短暂的缓解了夏季的炎热,为紧张的生活送来了一丝凉意。

北京的降水,很大一部分通过地表渗入地下,而少数不能渗入地下的则通过蒸发再次进入大气,这次降雨也很大程度的帮助了北京人民的用水,也短暂的缓解了夏季的炎热,

据市水务部门统计,这次全市降水总量近19亿立方米,密云水库单场降雨补水超1.5亿立方米,是22年来最多的一次。

根据市水务局初步统计,这次强降雨的总降水量是18.87亿立方米,土壤入渗量16.37亿立方米,形成水资源量6.23亿立方米。

密云水库单场降雨补水超1.5亿立方米,是22年来最多的一次。

大部分雨水渗入了地下,强降雨的总降水量是18.87亿立方米,土壤入渗量16.37亿立方米。

还会通过排水河道,排水河道是城市排水的“主阵地,还有雨水通过“海绵城市”项目成为园区、小区等地的灌溉水源。

聊聊北京的水。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的北部尽头,三面环山,向南开口,因此也叫北京湾。古时北京是个水资源丰沛的地区,除了远道而来的桑干河和潮白河以外,如白浮泉、玉泉山、万泉河等本地泉流也十分富足,滋养着周边的湖泊池沼,包括积水潭这样对北京建城史有深刻影响的水域。但历代建都以后,随着人口的聚集、城市的拓展和大规模的垦荒,用水逐渐成了问题。

按来水量计算,北京地区最大的水源当属永定河。最早记载开发永定河,用于北京地区农田灌溉的是公元250年,当时曹魏政权负责北方军事屯田的最高长官刘靖,干了件大事。在今天石景山区麻峪村附近,给永定河开了个口子,河水一路东去,注入高梁河上游,即现在紫竹苑公园的湖泊内,命名车箱渠。

麻峪村到西三环的直线距离不足二十公里,垂直落差却高达五十米,相当于头顶悬河。车箱渠坚持了几十年,终为水毁。此后,历代能人按这个思路持续努力,但到建国前的一千七百多年里,人们始终没有真正控制住永定河。实际上一直都叫无定河,乾隆有些好大喜功,改成了永定河,徒有虚名。

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平均海拔五百米的延怀盆地上建造了官厅水库,永定河才真正的稳定下来。

元代出现一人,彻底改变了围绕车箱渠打转转的工作思路,那就是大科学家郭守敬。引导昌平白浮泉之水进入瓮山泊,也就是今天颐和园的昆明湖。二十五公里的距离,两者的海拔却只差十米,引水渠绕行西山山麓,沿着五十米等高线西去南转,顺便捎上了沙河与清河的上游之水。佩服!

京密引水渠的核心思想由此诞生。

在昌平南邵,京密引水渠的北岸现在建成了白浮泉遗址公园,规模宏大,约为颐和园的1.5倍,力图恢复曾经的大运河起点的湿地面貌。这是个给北京带来过好运的地方,北京仰赖这股清流走向了繁荣。

现在去颐和园游玩,有坐公交的、有坐地铁的、也有开车的,但最会玩的人是坐船去,可以从紫竹院公园儿出发,也可以从更远一些的北京展览馆出发,中间横穿动物园的时候问候一下澳洲考拉,这些都得益于长河之水。

现代的游船,装点的颇具皇家气派,性能上比慈禧太后的龙舟也更为先进,半个小时就到颐和园了。

紫竹院公园内有一片湖泊,古时为高梁河的源头,平地流泉。后来陆续开凿了车箱渠和长河,使得高梁河水日盛,不仅灌满了积水潭和太液池,而且一路向东朝通惠河而去,即解决了北京的生活用水,也解决了大运河的漕运。可惜了高梁河,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尸骨无存,只剩西直门外高梁桥,缅怀昔日的荣光。来北京玩儿,应该到紫竹院公园看看,不能把这当成一个景点,这是北京的根本,也赋有现代北京人的生活情趣儿。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北京东北方向八十公里处修建了密云水库,控制了潮白河上游之水,京密引水渠得以贯通。东北部的密云来水,却要绕道西北部的昆明湖进京。水往低处流,北方之水无法横穿沙河河谷与清河河谷,七百年前的古人已经考虑得很清楚,科学就是硬道理。

北京发展的太快,水还是不够用,又搞了南水北调。还是京密引水渠,还是从密云水库到颐和园西湖这条老路,通过泵压,实现了南水向密云水库调蓄的逆天工程。水可以逆流向高处去,这是古人无法料到的,世界变了。

19亿立方米,看似很大一部分的水量,但是降雨形成的这部分水量真正能被我们利用的却非常之少,甚至连五分之一都没有,那么这部分水量究竟去了哪里?这其实和水的流动、循环以及人工干预有很大一部分影响。

北京的地形地貌

北京是快速发展的城市,也属于人类对自然影响干扰较大的区域。北京地区整个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既有山区地形、也有平原地形,其中山区降雨汇流较快,短时间的降雨容易较快形成山洪,而平原地区坡度较缓,可以留存一部分水量。

北京地形图

对于城市地区,路面硬化之后,基本很少渗水,其地下水量主要通过未硬化的土壤吸收,深入土体深处的地下水交汇贯通,形成地下水网体系,以前城市发展广泛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城市一定程度下陷,也会破坏城市水资源的平衡,现在南水北调后,地下水的开采已经逐步减弱或停止,其对城市整体生态还是很有利的。

19亿立方米的降雨量都去了哪里?

对于降雨形成的降雨量,其途径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就是蒸发,蒸发是自然界中很厉害的一种水资源形式,也可以说蒸发是维持气象平衡的主要因素,降雨或降雨停止之后,由于气温作用、风力作用甚至日照作用,落入地面的雨水会快速向空气中蒸发,这就是降雨之后的路面短时间内变干的主要原因,由于蒸发面积很大,基本上的路面、地面、植被上都会蒸发,因此,蒸发水量大概可以占到降雨水量的20%;

降雨径流过程

第二就是补充地下水。虽然城市硬化了,但是城市硬化路面和建筑毕竟只是少数,大量的仍然是植被、土地、山地,这部分地区在降雨后,会产生雨量的渗入,也就是降雨渗入地下,如果前期降雨很少或者没有降雨,那么土壤干燥,渗入地下的水量就会很大,反之,如果降雨时,已经有过降雨,土壤湿润,那么渗入地下的水量就会减少,这部分水量也很大,大约可以占到降雨水量的30%-40%;

第三就是白白流走的洪水。降雨在渗入土壤达到土体饱和后,会形成地面径流,也就是汇流,当然城市里面地面硬化,其渗入水量极小,所以更容易产生汇流,汇流的水体经过管网或者地面坡度直接汇入河流,如果河流上没有什么水库拦蓄建筑物,就会形成河流中水量大涨,并持续向下游流去,也就是所谓的白白流走的洪水;

能利用的水量很少

除却以上三种水量,那就是可以利用的水量了,也就是河流上水库、湖泊拦蓄的水量,这部分也是降雨带来的,不同的是其被拦蓄起来了,比如河流中汇流的水量被大坝拦住,存在水库里,河流或者地面汇流的水进入湖泊中,暂时存放在湖泊之中,这部分水量不大,主要于汇流量、水库湖泊的状态有关,由于这部分降雨被存放在水库和湖泊中,因此,可以被人们再次利用。

北京市河流

例如水库拦蓄的水量也可以在干旱的时候放水灌溉,也可以发电或者城市供水等等;如果湖泊中拦蓄的水量则可以提供景观用水或者湿地生态补水等等。

同时,对于蒸发的水量,其可以改善局部环境,降低温度,对于深入地下的水量,可以保证植物、农作物的生长用水,避免干旱,补充地下水位,而白白流走的洪水可以冲刷河道,为下游河床提供流量,保证下游动植物的生活需要,总之,降雨对生态还是有用的,各部分水量都可以发挥其作用。

标签: #怀柔音乐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