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科技创新成果作品有哪些方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科技创新成果作品有哪些方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20年令中国骄傲的两项科技创新成就?
2020年令中国骄傲的两个科技创新成就:
一是北斗三号卫星定位导航系。2020年6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北斗三号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并顺利入轨。这样北斗三号卫星定位导航系统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总计30颗卫星全部入轨,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成功正式向世界开放。北斗卫星系统分开放式和授权式两种服务方式,定位精度为10米、授时精度为50纳秒、测速精度为0.2米/秒,均打破了美国GPS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垄断地位,使中国终于有了可靠、安全的卫星导航系统。
2、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于2020年11月,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万米海沟坐底成功,这是世界最深处。奋斗者号深潜深度10909米,打破了中国载深潜新纪录,在此之前的“蚊龙”号深潜器2010年也只是冲击了7020米的海底,当然这次奋斗者号的坐底也证明了中国不仅仅是航天在创新,潜深海底也是不断创新,再一次向世界展示出中国科学技术的强大实力。
2020-2021中国科技成就盘点?
2020一2021中国科技成果:
1、华龙一号。作为第三代核电名片的华龙一号首堆,在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并网成功,它打破了国外对核电装备的垄断,是中国核电发展创新的成果。
2、奋斗号深潜器。中国万米载人深潜器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潜深10909米,打破了中国以往的载人深潜纪录。
3、中国天眼。经过22年的建设,世界上口径500米的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平塘县落成,该装置投入使用以来己发现300颗脉冲星,現已对全球开放。
4、嫦娥五号探测器。嫦娥五号返回器圆满完成在月背的探测任务,采集并封装1.7公斤月壤返回地球,为中国的航天深空探测打下坚实基础。
5、北斗三号。中国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在北斗三号第55颗卫星最终定位成功后,已圆满组网开通并对世界服务,打破了美欧对中国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工程的封锁,进一步保证了国防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举例伟大科研成果有哪些?
1、庆大霉素
20世纪60年代,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王岳教授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了新抗生素庆大霉素,并迅速推向生产,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我国医药的封锁。该药物成为我国临床和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之一,累计为我国创造6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
2、非线性晶体与器件
由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陈创天院士等自主创新发明的非线性光学晶体低温相偏硼酸钡(BBO)和三硼酸锂(LBO)晶体,被誉为“中国牌”晶体。在国际上率先开发出紧凑型系列蓝光模块,填补了国际空白。获1991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3、水稻育种
自1986以来,以谢华安院士等选育的“汕优63”为代表的优质、高产、广适性的杂交稻新品种及超级稻、再生稻的选育与栽培技术居国内领先和先进水平,“汕优63”是国内推广面积最广、推广时间最长,增产效果最显著的杂交水稻良种,为中国和福建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汕优63”获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4、大黄鱼遗传育种研究及原良种体系建设
1987年,福建省大黄鱼人工育苗率先取得成功,1995年实现产业化,现全省大黄鱼年产达7.6万吨,产值20亿,产量占全国90%、出口占全国95%以上,是福建特色的鱼类品种。
5、食用菌育种与栽培技术
福建省在食用菌品种选育、驯化、引进工作成效显著,具有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食用菌技术,如香菇“Cr”系列、蘑菇“2796”、毛木耳“781”、姬松茸等。银耳“双菌制种”、银耳和香菇室外代料袋装、反季节栽培、段木灵芝和竹荪田园栽培等新技术在福建首创,并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科技创新成果作品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科技创新成果作品有哪些方面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