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的科技

0471tv.com50

历史上有哪些“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改变人类历史”的事件

1345年,横扫亚洲的蒙古铁骑来到了克里米亚半岛的卡法城。

西班牙的科技 - 真时天下

卡法城是当时黑海沿岸的著名商业城市,这里有着大量的意大利商人和拜占庭帝国的军人驻守。

蒙古人包围了卡法,但是由于卡法城墙高大,围攻卡法的蒙古人没有携带攻城器械,导致围了整整一年也没能攻下。

一天上午,卡法城的拜占庭士兵照例等待着蒙古人的攻城战斗,却发现今天的蒙古人一反常理,只是在城外推出大量粗制滥造的投石机。还没等拜占庭士兵反应过来,这些投石机就发动了,卡法人惊恐的发现落下来的并不是石头或者燃烧弹,而是沾染疫病、战死病死的士兵尸体。

大量的腐化尸体污染了卡法城的空气和水源,卡法人没有处理这类疫病的能力,于是没过多久,整个卡法城沦落为死地。

卡法城里街道边上到处是身上长满恶疮、黑斑的死尸,卡法成了一座人间地狱,侥幸活下来的人一个个蒙着黑纱,惶惶然地逃向城外。

幸存者登上了帆船,准备返回欧洲。但是卡法城被黑死病笼罩的消息已经传遍四方,没有人同意这些携带病原体的人靠岸。


1347年10月,一批逃亡者最终抵达了西西里的墨西拿港。虽然惊恐不安的港口负责人对船只进行了隔离,可惜感染黑死病的船员没有登陆,但是船上携带黑死病的老鼠和跳蚤已经登上了欧洲大陆。

很快,不仅欧洲大陆,连英伦三岛和北非国家也都无一幸免。欧洲历史上开始了最骇人听闻的恐怖的灾难。在短短的两年内,黑死病就把欧洲近三分之一的人口送入地狱,2000多万人消失。

“黑死病”的来源和结束一直都是一个谜团,来的迅猛无比,去的悄无声息。

卡法城的故事只是黑死病最有可能的一个来源。但是蒙古人在战争中向来有把病死的士兵尸体当做生物武器投向对方城市、水源地的做法。甚至著名的霍去病之死有一种说法就是误饮了污染的水。

可是当年蒙古人要是没有采取这种生化手段,黑死病可能还会爆发,但绝不会差点让整个欧洲死掉一半的人口。

这可能是最大的“历史上不这样做就会改变人类历史”的故事吧。

我是头条号:以史为鉴,埋没的历史真相、误解的历史人物、不为外人所知的关系……我来为您讲述,欢迎关注。

1.JP摩根入股了爱迪生电气公司,有前途的专利统统买下。

1884年,特斯拉从爱迪生公司的欧洲公司调入美国总部。

有次爱迪生要求特斯拉改进公司发电机产品,许诺如果完成,奖励5万美元。 这可相当于今天的100多万美元的酬劳。特斯拉的天才毋庸置疑,改进成功。询问奖金时,爱迪生说这是美式的幽默,给他上调薪水到月薪100美元。后来负气出走。

爱迪生一系列判断失误后,摩根并购了公司,去掉了爱迪生的名字,就是今天的“GE通用电气。”

如果爱迪生不这么做,而是培养特斯拉,摩根会持续投资,科技史会改写成怎样?

2.1875年光绪继位,当时有“海防”和“塞防”之争。李鸿章要求拨款建设海军以制日本,左宗棠要求西征。

李鸿章说“清朝新疆化外之地,茫茫沙漠,人烟稀少,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倾全国之力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得不偿失。”

左宗棠说“新疆不固,则蒙古不安,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景相连,仅中段蒙古为隔阂。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

慈禧太后支持了左宗棠。1878年收复全疆,两年后收复伊犁,从沙皇俄国那里收复166万平方公里国土,六分之一的领土,1884年设立新疆省。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完败。

如果慈禧不支持左宗棠而是李鸿章,中国会是怎样?

3.朱棣死后,明仁宗继位,叔叔汉王和赵王虎视眈眈,为防不测,常年远航于西洋、拥有明军最精锐武装力量的郑和远航舰队就此奉令停航。

前工业时代,世界上最大的船是那种呢?不是把美洲白银运过大西洋的西班牙大帆船,也不是打败西班牙的英国军舰,比起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太小儿科了。

宝船比前面两种船早几百年,在13世纪就航行到了东非海岸。吨位大的重达7800吨,比19世纪前的英国海军最大的船还大两倍。

如果明朝不停航,或把大船厂转让民间,世界会是怎样?

4.明朝下半叶,16世纪天主教的传教士来到了中国。带来了钟表,望远镜以及天文、几何、物理的知识。这也是欧洲吸取亚洲技术千年以来,文艺复兴后对亚洲的一次反哺。然而,作为教皇派出的传教士,避开了伽利略、开普敦,牛顿的理论观点不提,因为他们当时是异端学说。

奉旨交流的中国官员们,聪明如徐光启很快就发现了理论的不足和错误之处。这严重阻碍了中国对西方知识的热情,因而不相信欧洲的技术和学术成果。

如果利玛窦这些传教士不持宗教之见,中国和西方的官方,学术交流会早200年。

人类历史上其实有很多事件的发生是具有偶然性的,也正是这一偶然性事件导致了蝴蝶效应的发生,从而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历史的走向。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韩信从项羽阵营逃跑弃楚归汉后,因为没有什么名气,所以只做了一个叫连敖的小官。在任上因为触犯了法律要被斩首,同案的13个人都被斩首后轮到了韩信。监斩官是滕公夏侯婴,韩信抬头仰视正好看见他,便对他说:“汉王难道不想得到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杀掉壮士?”夏侯婴对他的话感到很惊奇,再看韩信的相貌不凡,于是便将其释放。与他交谈一番,感到非常高兴,于是将韩信推荐给汉王,汉王于是拜韩信为治粟都尉。

再后来,萧何也对韩信青睐有加,便发生了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如果当时韩信闷不做声认命被斩,或者监斩官换一个人,或者夏侯婴不理会韩信说的话,再或者萧何没有去追韩信,我想中国的历史便会从此改写,汉朝很有可能不会出现在历史上,我们也就不会被称为汉人。

如果这个故事还不足以证明偶然性的话,我们再来看《汉书·元后传》中记载的另一个故事:

汉元帝刘奭还是太子的时候,他非常宠爱的司马良娣临死前对他说:“妾身并非死于天命,而是太子你身边的那些姬妾诅咒将我害死的。”太子非常怜爱她,深以为然。司马良娣死后,太子因为悲痛而生了病,整日闷闷不乐,因为司马良娣的话而迁怒于他的姬妾,谁也不能得到太子的召见。

过了一段时间,汉宣帝听说这件事后,便让皇后从后宫挑选家人子送给太子。等到太子前来朝见皇后的时候,皇后便让五个家人子出来坐好让太子挑选。太子实际上无意于选择谁,但是碍于皇后的面子(太子生母为已故皇后许平君),于是勉强答应说:“这里面的一个人还可以。”当时有一个女子坐在离太子最近的地方,又独自穿着红边的衣衫显得与众不同,近侍以为说的就是她,于是皇后便让人把这个女子送到太子宫中。不久这个女子便怀了身孕,后来生下了一位皇孙,汉宣帝非常喜欢他,亲自为他取名为刘骜,就是后来的汉成帝。

此前太子宫中的姬妾有数十人,但是谁也没有为太子生下一个儿子,只有这个女子“一幸而有身”。她后来渐次成为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身居后位长达61年。因为她的缘故,她的家族后来逐渐显赫,她的侄子甚至成为西汉王朝的掘墓人。她的名字叫做王政君,其侄便是王莽。

太子刘奭当时随意的一声,改变了王政君的一生,也改变了大汉的命运,甚至是中国历史的走向。历史不容假设,谁也不知道如果没有王政君,没有王莽大汉朝会走向何方。

标签: #西班牙科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