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很少提到中国科学院,中科院能为芯片科技起到领军作用吗
因为你找错机构了,应该找中国工程院。
中国科学院是偏向基础理论研究的,中国工程院才是偏向具体建设——工程科学技术。芯片的主要理论都已经摆在人类面前,除非有新的理论出现,指出新的道路。
这方面的专家,比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
1999年“星光中国芯工程”启动实施,邓中翰带领团队承建了国家重点实验室,担任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成功地开发出中国第一个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星光中国芯”数字多媒体芯片并打入国际市场,彻底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国史文物收藏,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汉明,微电子工艺技术专家,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技术研发副总裁,灿芯创智微电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总裁。
具体来说中科院中来找路的,工程院是找到路之后,具体怎么走的,怎么做的。
芯片制程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理论,现在的问题是“理论上可行,但怎么做到”,图纸出来了,这个工程得由具体的干工程的人来做。
你说的这个国家级的科学院,在科学中的定位,是研究基础科学,他们的成果需要转交给实用技术专长的商业公司来进行商品化。全世界大概都是走的这个技术开发路子,其中美国走的最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EUV光刻机,就是美国的国家级科研机构研究出了成功,然后转让给了荷兰ASML,再经过商业化就变成了现在的EUV光刻机。
国家级的科学院,经费来自国家,国家的资金则是所有纳税人的付出,理论上全中国的纳税人都拥有这些科学院研究出来的成果。因此,很显然,科学院自己去直接商业化成果,就涉及到产生的利润是属于国家还是科学院本身的问题了。因此,将成果有偿作价转让给商业化公司是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法。由商业公司自筹资金进行商业化研究,这时产生的利润就没有所有权问题了。
目前中国芯片领域内的问题就是“商业化”的问题。国家科学机构已经将基础研究完成,但找不到足够水平的商业公司来承担“商业化”工作,或者商业公司技术水平的问题,无法快速将成果“商品化”。这不是国家科研机构能解决的事情。
现在EUV光刻机就不说了。DUV光刻机的所有子系统的原理性研究,都分别由国内的国家研究机构完成,并将成果也转让给了商业公司。现在DUV光刻机所有的问题,都是商业化问题,而不是原理性问题。这不就是说明了,国家研究部门已经完成了任务,掉链子的部分是商业公司。
这也不能指责商业公司。商业公司都是无利不起早的商业机构,目的是赚钱,而不是做出不挣钱的光刻机。因此,作为自负盈亏的商业公司,不仅仅是要研究出光刻机,更重要的是研究出能赚钱的光刻机。但芯片制造设备市场就那么一点大,投入巨资研发,很可能无法获得预期的回报。所以,商业公司在研发光刻机时不积极,就很正常了。
所以,如果一切都按照市场来办事,大概芯片的问题就更容易解决了。但很显然,总有人认为“最不能相信的就是市场”,所以,芯片就变成了现在这个局面了。
中科院下设12个分院,115个研究单位,3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上海市共建上海科技大学)、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此外中科院控股企业多达237家。
中国科学院是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发挥了关键和中坚作用。
中国科学院涉及芯片的机构
中科院下设机构涉及多个学科,其中涉及计算机、芯片领域的有计算技术研究所、微电子研究所等研究单位。
中科院计算所被誉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摇篮”,我们熟知的寒武纪、联想、中科曙光、科大讯飞等均是由计算所孕育而来。
中科院旗下部分控制企业 数据来源:企查查,零壹智库
中国科学院的芯片成果
2001年8月的一个清晨,当龙芯第一代产品龙芯1号成功启动操作系统时,龙芯CPU首席科学家胡伟武和团队在中科院计算所实验室大声欢呼。
2002年8月,我国首款通用CPU龙芯1号流片,正式宣告终结了中国计算机产业“无芯”的历史。
2016年10月,龙芯第三代处理器3A3000研制成功,龙芯距离掌握信息产业核心技术更近了一步。
龙芯3号
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通知书嵌入龙芯
中国科学院大学李树深校长给2019级本科新生的信中嵌入了一枚“龙芯三号”实物芯片。
2022年7月19日新一代龙芯3号系列处理器配套桥片龙芯7A2000正式发布。其高速I/O接口达到市场主流水平,并内置自研GPU核心,可形成独显方案,极大降低系统成本,提升新一代龙芯3号CPU在桌面与服务器的整体性能表现。
除了龙芯系列芯片,近些年孵化出的芯片企业在各个方向都有突破,还有例如寒武纪“独角兽”之称的AI芯片、中科晶上的5G通信基带芯片、中科物栖的物联网芯片、中科驭数的DPU芯片等。
中科院与华为联手
中国信创正进入黄金期,目前国内的“四巨头”:中国电子、中国电科、华为和中科院。
中科院的科研机构更多的是在基础研究方面做出贡献,而在市场应用方面,除了下属的芯片公司之外,还与华为等企业进行紧密合作。
举例:2022年华为与中科院联手,发力DRAM内存市场,将推出3D DRAM芯片技术,与传统的DRAM技术相比,3D DRAM芯片技术可以减少器件面积,并支持多层重叠。
图自:麒麟公众号
“补芯之路”困难重重,曙光已现
阿里云智联网科学家、芯片策略组长丁险峰博士看来,中国芯片研发的现状是散而小。
半导体芯片是一个需要高投入、规模效应的产业,投资周期长、风险大。中国在芯片领域起步太晚,差距明显。
“孟晚舟事件”之后,面对欧美在芯片领域的全面封锁,中国的芯片产业“知耻后勇”。
2022年全球收入增长最快的20家芯片公司,有19家来自中国。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只有8家。前三甲国芯科技涨幅高达338%、寒武纪涨幅144%、创耀科技达136%,均超过100%。
星星之火已呈燎原之势。
中国芯片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自给率70%,所以,让子弹再飞一会。
标签: #科技创新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