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一路走来容易吗

0471tv.com 13 0

郭德纲一路走来容易吗

郭德纲说自己不容易,德云社的粉丝说他太难了。

郭德纲一路走来容易吗 - 真时天下

要我说吧,不容易,可以不做啊,说个相声,又不利国利民,名利双收的是自己。卖弄苦难,不过是给自己脸上贴金。

说不容易,有谁容易呢!但凡是能在公众面前说“不容易”的人,都是些幸运者。真正不容易的人,是没有机会去倾诉,也没有人听他们说!

站在台上说“不容易”,是变相的自我吹捧。言下之意,那么难,我都成功了,牛逼不?

可笑的是,大部分一生都挣不到郭德纲一次出场费的钱,还在长嘘短吁同情他的不容易!

郭老师一路走来肯定是不易的,就像他经常说的一句话"使我有洛阳二顷田,焉能配六国相印",刚来北京时,没有一人愿意收留,这么多年,通过自己的摸爬滚打才有了现在的成就

郭德纲的路和大多数的七零后一样,只不过他遇到的贵人更多一些。

郭德纲生于天津,父亲是警察,母亲是教师,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父母双职工,家庭条件是不错的,一般这样的家庭都是培养孩子读书上大学,郭德纲明显不是学霸,小时候就受曲艺的熏陶,而且有天赋,就没有好好上学,而是学习了曲艺相声。

少年时就有天津多位名家教授,常宝丰,杨志刚等,每天都混迹在曲艺人中间,学会了一身本事,他没有考上大学,是天津一批老艺人教了他本事,那是他第一拨贵人,虽然他不承认,但是他的一身本事不是从娘胎里带来的,而是跟那些人学来的。

七零后的孩子,能考上大学大专,或者中专的,国家都安排工作,成为体制内的人,一生有保证,考不上的,能接班就接班,不能接班就得想办法,那时候体制内的铁饭碗是最正经体面的工作

郭德纲是学渣,也得想办法,就到北京全总文工团找机会,三次进京,四处钻营,想拜个名师,拉拉关系进体制内,可是他过于热衷钻营,就引起人们的讨厌,北京没有人收他,本来有个调进文工团的机会,被人顶替了。我想广大体制外的七零后,这样的遭遇是很平常的,中国就是人情社会,你没关系,没门路,都会遇到这种情况。

这时他遇到了第二拨贵人,王玥波,张伯鑫孙越等人在茶馆说相声,把他带入了北京的相声圈,让他熟悉了北京的小剧场演出模式,张文顺,范振钰等人保驾护航,和于谦的合作,组建相声班子,让在在北京有了立足之地。

在小剧场演出,北京广播台大鹏,通过收音机让他在北京火了起来,北京电视台通过电视,让他火遍全国,马季等相声前辈提携他,让德云社风生水起,他遇到人生第三波贵人。

拜师侯跃文,让他在相声圈有了名分,并且一飞冲天,成为相声的领头羊,功成名就。

我们看他走过的道路,就是七零后体制外的个体户,创业成功路,他这一路走来,几乎每一步都有贵人扶持。不过他的营销人设做得好,把自己定位为草根,受压迫的受气包,和权威人士对抗,争得广大草根的战队,造就了他今天的地位。

这世界上有些事真是莫名其妙,郭德纲明明一路都很顺利,进不去体制内就当个体户,自己干,这是几乎所有七零后的共同道路,成功的人不是太多,他就大获成功,应该是感谢的人多,怎么就变成一路坎坷,受人压迫了呢?

好多人说他受欺压,三件事,反三俗,众叛亲离,北京台封杀。

第一件;反三俗是正确的,哪个领域都得反,那是全行业的事情,郭德纲非要说针对他。如果你是三俗,肯定要反,那是对你的爱护,不然会出事的,规范行业行为,是每个管理者应该做的事情,算不上是压迫。

第二件:大家白手起家,一起打拼,事业腾飞,就要说好股权激励,薪酬待遇,不能钱都一个人得了,当付出和回报不对等,就会出现众叛亲离,这也是太多民营团体出现的问题。

第三件;北京电视台捧红了德云社,却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台长去世他在微博发喜字庆贺,这样的行为有失人伦,封杀也不冤。

这三件事,郭德纲都有理亏的地方,虽然他的嘴能说,可是会说的不如会听的,他可不是都占理。

他自己说过,一个人成功,三分的本事,六分的运气,一分的贵人扶持,他都占全了,所以他成功了。

郭德纲嘴里的各种委屈,其实都是创业必须遇到的问题,同行竞争,行业自律,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他对贵人扶持不多说,经常突出受压迫,其实就是博得同情,拉拢观众的一种手段罢了,他这一路走来,有他坚持的功绩,也说不上多艰辛。

郭德纲一路走过来是比较坎坷,但最重要的是他成功了,创办德云社,收徒无数,赞誉满身,获利丰厚,此生足亦。

其实每个人一路走来都不会一帆风顺,郭德纲曾三次闯北京,前二次都失败而归。为了成功、为了知名度,郭德纲曾在一些电视综艺节目的客串,一个节目下来也说不了几句话,还在一个透明的大箱子里供人展览。

郭德纲闯入北京城的相声圈,曾经受到很多同行的排挤。因为郭德纲的出现,打破了相声艺人安逸的生活状态,抢走了有一些属于他们的相声观众。郭德纲曾经说过:本来那些同行活得很舒服,只要会说两三个相声段子,就可以到处表演,混口饭吃。但郭德纲的出现,打破了相声圈暂时的平衡,郭德纲刚一进北京城,也是想到处拜师靠码头,也希望有一个名门正派的相声界师父作为靠山。但是一些所谓的相声名家不但赏识不了郭德纲这块璞玉,还觉得他是一个入侵者,公然来排挤打击他。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幸好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儿子侯耀文先生,心胸开阔,也看准了郭德纲是一块好材料。把郭德纲揽入侯氏相声门下,郭德纲这才在相声界有了名分,有了立足的基础。

郭德纲创办德云社之初,经过一个广播电台主持人大朋的大力推荐,很多人喜欢上了郭德纲的相声,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可在这个时候,郭德纲和北京电视台因为合作发生了分歧。双方发生了摩擦和矛盾,北京电视台的记者去探访郭德纲的住宅,和郭德纲的徒弟发生了摩擦和打斗。郭德纲徒弟打人事件被媒体报道以后,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外界哗然、舆论指责,德云社内部一些人看到德云社摇摇欲坠,前景不妙,为了自己的前途,一些重点栽培的徒弟和台柱子相继退出德云社。一时间风雨飘摇,暗流涌动。

当然在这些事件中,也不能说郭德纲没有一点错误和责任,郭德纲也是在磨练中慢慢成熟。在一系列的风波以后,他苦心经营德云社,在相声舞台上推陈出新,创作出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相声段子。德云社依靠着粉丝群众和优秀的相声作品慢慢的发展了很多相声粉丝,因为一些有颜值的相声演员慢慢走红,德云社的听众涌进了很多年轻人,而且这些年轻的粉丝相当的狂热,形成了相声界的饭圈文化。 德云社的演出开始一票难求,相当的火爆。很多名流大腕儿都去给郭德纲捧场,郭德纲终于在相声界勇立潮头,独树一帜,成为非官方相声团体的领军者和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