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投入有哪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投入有哪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十三五期间的科技成就?
我们在十三五期间到底取得了哪些科技成就,今天给大家做一个系统的总结。
一、“墨子号”——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
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将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
三、中国天眼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2018年4月首次发现毫秒脉冲星。
四、天舟一号
天舟一号,代号“TZ”,为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货运飞船,是向天宫二号进行货物运输的地面后勤保障系统,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计划中“第二步”的收官之作。
五、C919
C919中型客机是我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型喷气式民用飞机,座级158-168座,航程4075-5555公里,于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飞.
六、“鲲龙”AG600
鲲龙-600(AG600):是中国大飞机三剑客之一,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是世界在研最大的水陆两用飞机。2018年10月20日9时05分,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成功实现水上首飞起降。
七、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截至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沉管隧道最长、寿命最长、钢结构最大、施工难度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科学专利和投资金额最多的跨海大桥。
2021中国科技发展成就?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
“十三五”期间,科技部投入中央财政经费7.67亿元,组织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二研究所、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近百家产学研单位的近千名科研人员,历时5年艰苦攻关,使“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国产化率超过96.5%。2020年上半年,“奋斗者”号完成了总装建造和联调试验,11月“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实现万米下潜,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奋斗者”号研制及海试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具有了进入世界海洋最深处开展科学探索和研究的能力。
我国十三五科技经验总结?
十三五”时期,中国科技事业加速发展,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治理形成新格局,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在促进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进一步凸显了支撑引领作用。
2021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当天在北京召开,王志刚在会上作工作报告时作上述表示。他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2015年1.4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到2019年2.21万亿元,2019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23%。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2019年达到1336亿元。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翻一番,2019年超过2.2万亿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排名从2015年第29位跃升至第14位。
王志刚将“十三五”中国科技成就归纳为11个方面:一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显著加强,数学等基础科学稳定支持加大。自然科学基金改革全面推进,更加注重原创和人才培养。在量子信息、铁基超导、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二是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突破,“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嫦娥四号”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奋斗者”号完成万米载人深潜,C919首飞成功,“雪龙二号”首航南极,“天鲲号”首次试航。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试验样车下线。悟空、墨子、碳卫星等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磁约束核聚变大科学装置多项实验取得突破,散裂中子源、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等建成使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投入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投入有哪些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