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首诗来形容农村的春天,你会用哪一首
我曾从报纸上看到了一首描写农村春天劳动景象的诗歌,并且背了下来《从麦田边走过》
太阳刚刚升起
晨风抚着脸颊
我去靶场打靶
从麦田边走过
麦苗上掛满了露珠
闪耀着五光十色
春风轻轻的吹来
把露珠一串串地摇落
姑娘们在田里锄地
唱着“社员之歌”
麦苗歪着脑袋
吻着姑娘们的脚脖
不知道为什么
我也随着唱起这支歌
声音是那样的宏亮
音调是那样的谐合
呵,这是我头一年唱的歌
我也曾扛着锄头
下地时踏着露水
回家时太阳已落坡
姑娘们,尽情的唱吧
战士没有忘记这支歌
让歌声伴随着你们的劳动
一直唱到太阳落……
那时候——
我胸前会戴上红花
唱着“优秀射手之歌”
再从麦田边走过
姑娘们在田里锄地
不时的扭头瞧我
我挺起胸膛,朝向靶场
唱着“战士之歌”
早霞向我伸出了手
燕子轻捷地在空中飞过
麦苗摇晃着脑袋
姑娘们用温柔的目光送着我
用诗来形容农村春天,用农村春天来做诗,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不计其数。但是人们对农村有着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比如生活在城市的人,对于农村生活的理解和感觉,决对没有生话在农村人的那种刻苦名心,因此对于用诗来形容农村的春天,作为一个农村人,我有着深刻的体会和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好雨象是知道节令的重要,正当春天万物复苏的时候降临,随着春风悄悄的在夜里下着,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是啊,老农常说:春雨贵如油。如果在春天来一次酣畅淋漓的春雨,各种农作物都会有丰收的希望。
乡愁是种怎样的滋味
曾经写过些有关乡愁的文字,在获得诸多共鸣的同时,也有个别自以为是的冷嘲热讽。记得有个另类在留评时写道:乡愁也没有什么可悲捿(凄)的。乍一看之,真觉其可怜至极。本想与之理论,又感觉很不值。且让他可怜地自鸣罢了! 记得有一回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在孤独徘徊时偶遇一对说着家乡方言的老年夫妇。相对泪眼的同时,更是那执手的力道,就象彼此都在抓住故乡的山脉,故乡的藤蔓。路过的人们,都被这浓郁的乡情所感染,好象都沉浸在各自的乡愁之中…… 乡愁,是每个游子日思夜想的"家"的图腾,是每个游子血泪和汗水雕刻的家的历史。夜深了,释卷了,且让咀嚼乡愁的滋味入梦吧!
我十九岁中师毕业后,去了偏远山村做代课教师,我们那个年代没赶上末班车没有分配,只能自己找工作。在农村里交通不方便,喝的是井水,走的是山路,住的是瓦房。晚上村里静悄悄的,只能听到知了的叫声,每天晚上我都特别想家。妈妈说我太固执了,不应该去那么偏远的地方教书,在附近找不到工作,可以选择其他行业,可是命里装着那六尺黑板,装着孩子们,虽然辛苦,寂寞,但仍然在偏远的山区里坚守了五年教学生涯,每每夜幕降临时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痛,只有自己懂。当时我写了那么一首诗:
《思乡》
汗湿粉面花含雨,
尘佛蛾眉柳带烟,
春花绿草燕归来,
遥望故乡泪满面。
乡愁只有经历过,才懂那是什么样的滋味,以上是我个人的亲身经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乡愁是是无边的相思,乡愁是家的味道,乡愁是妈妈的味道!
昨天,老家下雪了,一时间,朋友圈里好多都是亲朋发的老家下雪的视频和图片。看着熟悉的村道,熟悉的田野,被大雪覆盖,变成熟悉的雪地。内心怅然,恍惚间,家乡的气息隔着手机屏幕扑面而来,这气息,即为乡愁。
乡愁是“某某某,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呢”。少时贪玩,外出玩耍,是乐不思蜀乐而忘返。直到母亲喊我吃饭的声音在村中响起,直到小伙伴提醒我家人喊我回家吃饭,才收回贪玩的性子,不情不愿地回家吃饭。长大后,心性收敛,远离家乡,想家的时候,耳畔不时会响起家人喊我回家吃饭的声音,只是记忆中的声音早已一去不复返。
乡愁是“最近好的吗,怎么不给家里打电话”。想着闲时回家,就不用时时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了。结果,工作忙碌起来,根本不知何月何日有空闲,连着两三个月都在工作状态,回家的计划就这样搁浅了,也忘记了打电话问候家人。直到收到双亲的来电,在电话那端问我“最近好的吗,怎么不给家里打电话”,顿时泪湿眼眶。
乡愁是冬日里家里的热炕,是一碗散发着香味的臊子面,是日落西山时的那抹斜阳……就想着,早日回到家,洗去风尘,吃一口家里的饭菜。大家有乡愁的滋味吗?
《乡愁》
乡愁,
不是愁啊,
亦不是忧。
乡愁是一种思念,
是一种眷恋,
思念那逝去的岁月,
眷恋那难忘的童年。
时光飞转,
似水流年,
记在心里的,
竟是那儿时的玩伴。
邻家的小妹,
对街的女孩,
小河戏水,
田野剜菜。
一起上学,
一起长大,
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
说来也怪,
人长大了,
竟然没有走到一起来。
说怪不怪,
儿时的我,
人长得小,
心也小,
只知道喜欢,
不懂得爱。
现在回想起来,
真的是不应该。
听说了,
那女孩嫁了个人渣,
喝酒赌钱打老婆,
她被折磨得死去活来。
女孩崩溃了,
疯了,
一个人流浪在外......
谁也不知道她去了哪里,
谁也再没有见到她,
谁也不知道她的未来。
我真的很同情她,
假如她和我在一起,
我能给予她什么?
我未必能够给她幸福,
但绝不会亏待她。
岁月无情,
天地弄人,
失之交臂,
时不再来。
要说有怨,
唯怨我,
当初还不懂得爱......
飞机刚把我扔在繁花似锦的南国,这个问题又把我拽回遥远的北方。
出生在北方一个普通乡村的我,成年后飘荡祖国的大江南北,远离故乡,时间久了,也就有了乡愁。
前几天出差,正值清明,顺道回到了久别的故乡。到家已近天黑,我毅然拒绝了所有亲朋好友的盛邀,绝然地打开了满目凄凉的老屋。
晚饭在堂哥家吃过已是晚上十点多,打着堂哥借我的手电,一头扎进漆黑的街道。老家的村里,人越来越少,到了晚上更是少见人烟。走在空旷的街道上,连狗声竟然也没有听到。一个人的脚步晃到老屋,开门进去,家里电倒是正常,就着灯光,抖落开堂屋的铺盖,无数的老鼠屎落了下来,有的砸在我的脚面,有的落在凉席上,发出“哗啦啦”的声音。一个人躺在床上,闻着被褥上刺鼻的霉味,很快进入了梦想。
老屋就是老屋,睡觉还是那么踏实!
早上醒来天已天亮,我用枕头掂起脑袋,望着屋里的一切,厚厚的灰尘里,藏着浓浓的记忆,稍一眯眼,仿佛能看见家人在屋里来回穿梭的样子。
门外走廊的东头,停着早已报废的自行车,自己也曾骑过、坐过的自行车。
厨房里柴火还在,锅碗还在,仿佛昨天还曾飘出过炊烟。
在以往的很多年间里,母亲电话里经常提及的无花果总算看到了,果然是无花果,它就这样很突兀地长了出来,没有花,跟叶子一起就冒了出来。
长的比我还高的牡丹花,据母亲讲是白色,但一直未见。早春的季节里,牡丹照常又举起了硕大、满枝头的骨朵,可惜又是一个独自开放的季节。牡丹后边那是棵银杏树,母亲说到了秋天,秋风过后,一夜间院子里能铺满厚厚的、金黄色的银杏叶。银杏叶没看见,倒是在大门里侧看到了满满一袋子银杏果。银杏果每年都能结很多,大多数都送给了有用的乡亲,但每年都送不完,总有些剩了下来。
院子里只剩下牡丹和芍药长的很旺,别的就没了什么生机。对我来讲,也没什么好奇,以前也顶多是春节的时候才可能回老家,冬天的老家连牡丹和芍药也不会有的。在很多年里,只有我在新疆的时候,夏天回过一次老家,被当时院里那满满当当的绿色惊诧了双眼,有葡萄、石榴、枸杞和数不清的菊花、月季,当然,那时也有牡丹和芍药,只是花期早过。虽然是夏天,但葡萄未熟、无花果尚青,愣是让老父亲唏嘘了好久,觉得我没能吃上他种的这些果子,好像是他的责任。
父亲走了。
母亲也走了。
再也没有了春节时挤火车、转汽车天南地北往家赶的时候了。现在过年看到别人在那儿抓耳挠腮、急三猴四涮票的时候,心里竟然生出许多羡慕。
以前在超市经常见一种速冻水饺,叫“思念”。听见很多人说过:不就个饺子嘛,还思念!我心里想,你懂个屁!
离家越来越远了,乡愁越来越浓。
离家越来越久了,乡愁越来越深。
乡愁是一种思念,乡愁是一种滋味,乡愁是一种回味。
乡愁是父亲那句“少喝酒、别逞能”,乡愁是母亲电话里的“槐花开了、柳树绿了”;乡愁是清晨街道上的鸡飞狗跳,乡愁是村头暮色里的炊烟。
游子,总是需要一颗无比强大的心,
他能挥别寒风里父亲的拐杖,走向远方;
游子,总是需要一颗十分执着的心,
他能挥别黄昏里母亲的白发,奔向他乡。
回首时,只见寒风、黄昏和落满了尘埃的老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