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浩如烟海,千百年来代代相传,你最喜欢哪些诗句
笔友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很高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你们的小谭老师,有句话说的好“古有唐诗,宋词,元曲。”在唐诗里面,有许许多多的脍炙人口的诗词,但是,我较为喜欢的是杜牧写的《泊秦淮》。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诗,
这首诗大致意思是:迷离月色和青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舶在情怀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话说,这首诗是杜牧在前期关心政治,因为他看到当时的唐王朝千疮百孔,表示特别的忧虑。当时的政治的话也是比较腐朽和昏庸,而且当时的各地藩王都拥兵自重。
杜牧啊,一想到这里。感觉到危机四伏感觉唐王朝前景可悲呀。
听说,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享乐牛宴的场所。"秦淮"后来呀,也被世人称为奢侈之地。结果杜牧又看到此情此景。又联想到唐朝国势,还真的是感慨万千。
但我最喜欢的是全诗的后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诗可谓说是成为了千古绝唱。《后庭花》这一个典故,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自乐曲。
总结:杜牧用陈国后主的《后庭花》的典故,来讽刺官僚贵族。也表达了杜牧的爱国之心,
这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见解。
【我是你们的小谭老师,你若提问,我必用心作答】
很喜欢这一些,读起来让人感到清新的
《山居秋暝》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中》
《辛夷坞》
《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除禾日当午,汗滴落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疑恐迟迟归。
小荷才露尖尖角,就有青蜓立上头。
……
跟大家分享一首我很喜欢的唐诗,唐朝张继写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写的很有意境,画面感非常强。夜半时分,一片寂静,明月西沉,如水的月光温柔的洒满大地,远处的深林中偶尔传来几声乌鸦的叫声,让人觉得苍凉。在这深秋的夜晚,满地落霜,更显得凄清。江水奔流不息,逝者如斯夫,两岸种满了枫树,此刻枫叶应该是红红的,在月光的照射下隐隐约约,随秋风一起摇曳。诗人这时候睡不着呀,失眠了,看着江上的点点渔火,满怀愁绪,怅然若失。附近的寒山寺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一阵阵悠远的钟声从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传到客船上来。诗人本来就辗转难眠,这时候听到寺庙里面传来的钟声,会不会更觉得孤苦凄清呢?
而且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这首诗明暗分明,月明鸦暗,江枫暗渔火明,姑苏城明寒山寺暗(在山里面看不见),钟声暗客船明。句句有景,句句又充满了想象力。
联系到诗人的生平:饱经乱离,漂泊无依,孤苦凄清。诗人要不是满怀愁绪,在这寥廓的大自然中应该正是好眠的时候。
月落乌啼,江枫渔火这些意境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愁,而悠远的钟声并没有把诗人从愁思中拉出来,反而更加逼人内心。
忧愁如水,丝丝缕缕,浸人心脾,寂寞不是万籁俱寂,而是有声无息,如同寒山寺的钟声千年回响,悠悠不绝。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天生我才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贾曾,有所问。
贫贱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
为他人做嫁衣裳。秦韬玉,贫女。
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甫,金谷园。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黄渤车晓演的电影
黄渤和车晓没有合作演的电影。
黄渤,1974年8月26日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祖籍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歌手,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演员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高职学院
黄渤早年曾有过驻唱歌手、舞蹈教练、影视配音等多种工作经历。2000年出演首部电影《上车,走吧》。2006年因出演宁浩执导的电影《疯狂的石头》而成名。2009年主演的电影《斗牛》上映,凭借该片获得第4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
黄渤:我和我的家乡,疯狂的外星人,无人区,亲爱的,一出好戏,心花怒放,西游降魔篇,鬼吹灯之寻龙诀,疯狂的石头,蛋炒饭,人在囧途之泰囧,被光抓走的人,黄金大劫案,厨子戏子痞子,假装情侣。
车晓:一生一世,破局,真相禁区,城市的谎言,恋爱排班表,我把初吻献给谁。
尼布楚条约是中国获利了还是俄国获利了
不会真有人以为西伯利亚是我国固有领土吧?不会真有人以为贝加尔湖是我国的固有领土吧?不会真有人以为贝加尔湖是被“割让”出去的吧?
《尼布楚条约》的实质是中俄两国瓜分蒙古高原—东西伯利亚无主荒地的一份条约。因为作为签订一方的俄国已经加入当时成立不久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即后来国际体系的雏形,所以这份条约是按照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中对国际条约规定的基本原则所签订的,因此,《尼布楚条约》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具有国际法意义的国际条约。
在条约签订之前的十七世纪二十年代,俄罗斯的扩张脚步已经抵达贝加尔湖地区,这片区域原本应当是喀尔喀蒙古的牧场,但俄罗斯的力量过于强大,所以其易主是意料之中的。但此时的喀尔喀蒙古并不属于中央王朝的管辖,而是独立的政治实体。接着,三十年代中后期,沙俄入侵的脚步扩展到外兴安岭,黑龙江一带。当时的明朝政府一方面自身难保,另一方面因为消息闭塞,对于蒙古高原和黑龙江一带的情况一无所知,所以没有能够阻止沙俄的侵略行为。
虽然清朝发家于东北,但“东北”是个范围广大的地域概念,建州女真的活动区域主要在吉林西南部与辽宁,对黑龙江地区的控制实在是有限,更不必说外兴安岭。当时黑龙江的防务主要交给当地的土著民族如鄂温克族民兵,而这些非专业的猎人,根本不是俄罗斯人的对手,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沙俄在黑龙江流域扩张的脚步极快。而清政府则力不从心。
直到两次雅克萨之战后,清政府才派兵将俄罗斯人逐出外兴安岭地区,并在之后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其具体内容大概如下(来自百度百科):
将由北流入黑龙江之绰尔纳即乌鲁木河附近之格尔毕齐河为界,沿此河源之石大兴安岭至海,凡岭阳流入黑龙江之河溪,尽属中国;其岭阴河溪,悉属俄罗斯。惟乌第河以南,兴安岭以北,中间所有地方河溪,暂行存放,俟各自回国察明后,或遣使,或行文,再行定议。
一、将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讷河为界,南岸属中国,北岸属俄。其南岸墨勒克河口现有俄罗斯庐舍,著徙于北岸。
一、雅克萨地方俄罗斯所筑城垣,尽行拆毁,居民诸物,悉行撤回察罕汗处。
一、已定疆界,两国猎户不得越过。如有一二霄小,私行越境打牲偷窃者,拿送该管官,分别轻重治罪。此外十人或十五人合夥持械打牲杀人劫物者,务必奏闻,即行正法。其一二人误犯者,两国照常和好,不得擅动兵戈。
一、除从前一切旧事不议外,中国现有之俄罗斯人,及俄罗斯国现有中国之人,免其互相索还,著即存留。
一、两国既永远和好,嗣后往来行旅,如有路票,听其交易。
一、自会盟日起,逋逃者不得收纳,拿获送还。
一、两国大臣相会,议定永息兵戈、永远和好之处,奉行不得违误。
清朝通过条约,趁机取得了本来不在控制范围内的外兴安岭与黑龙江之间地区的主权,并且拿下了雅克萨城,同时借此机会将当时还未正式承认清朝领导权的蒙古部落悉数纳入管辖。可以说,清王朝利用条约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而对俄罗斯而言,其本身处于扩张状态,条约中归属清朝的地区在元朝之后,再没有被中原王朝直接控制过,两百多年没有控制,俄罗斯本可以顺利拿下,但条约签订之后,俄国人不得不将吃到嘴里的肥肉吐出来。
所以,从实际获利的角度而言,俄罗斯毫无疑问是吃亏了。
当然,现在有部分历史业余爱好者认为,西伯利亚和贝加尔湖地区在历史上曾经被中原王朝控制过,所以其本身就属于中国的领土,清朝在条约中放弃这些地区,是妥妥的“割地行为”。这里需要做一个辨析。
国际法意义上的“自古以来”,必须要以长期稳定地占领为标准,即对某一地区建立由王朝控制的司法,行政,军事,税收系统。很显然,贝加尔湖和西伯利亚地区并不符合这个条件。因为这两个地区只在短时间内属于过元帝国,而其余时期均没有被有效控制。况且,自古以来不能随便追溯,否则意大利按照这个原则,可以声称对整个西欧,地中海南岸地区以及小亚细亚地区的主权。所以,用“割让”一词显然是不恰当的。直到雅克萨之战后的1691年,清朝才通过多伦会盟,实际上控制了喀尔喀蒙古,这也得益于《尼布楚条约》签订对沙俄势力在蒙古高原的排斥。
标签: #定西市今日黄金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