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暴雨造成巨大财产损失,请问保险公司理赔压力大吗
2008年汶川地震后,保险赔付了11.6亿元;2012年北京暴雨,保险赔付11.3亿元;2019年“利奇马”台风,保险赔付了40.31亿元。随着保险覆盖率的不断提高,河南水灾的保险赔付规模或将创下历史新高。
河南省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披露,截至7月28日,河南保险业共接到理赔报案41.23万件,初步估损98.04亿元。其中涉及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较多的车险报案22.64万件,估损金额64.12亿元;家财险报案17.12万件,估损金额2.84亿元;农险报案9452件,估损金额2.96亿元。
此前截至22日12时,企财险报案1073件,估损4.98亿元;工程险报案107件,估损1.07亿元;意外险报案200件,估损1630.15万元;其他险报案265件,估损5310.8万元。此外,承保郑州地铁财产一切险、建工险、公众责任险合计报案估损1.44亿元(该数据包含在总体估损金额中)。
一、财产损失怎么办?
对于强降雨造成的城市内涝、车辆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等问题,一般来讲,大部分财产损失保险都能将自然灾害纳入承保范围。
以企业经常投保的财产保险为例,一般有财产基本险、财产综合险和财产一切险三个常用险种,财产基本险仅承保火灾、爆炸、雷击、物体坠落、停水停电停气等责任,但综合险和一切险则包括了洪水等责任。也就是说,在投保了足额的保险后,遭遇洪水导致损失,都可以在保险下得到理赔。
据河南省7月21日发布会数据,目前因此次暴雨,农作物受灾面积75千公顷,成灾面积25.2千公顷,绝收面积4.7千公顷。一般来说,对于极端天气造成的农作物损失,农民如果参保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公司基本都会给予理赔。该险种一般包含了暴雨、洪水、内涝、风灾、雹灾、冻灾、旱灾等原因所造成的作物损失。
另外据媒体报道,此次河南洪涝灾害之后,郑州市多个区、市提醒当地民众,政府已为全区(市)居民购买了治安家财保险。其中郑州市中原区的相关通知显示,该险种包括室内财产因火灾、爆炸、洪水等13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每户最高赔5千元;因上述13种自然灾害造成安全事故,每人最高赔5万元。政府投保、居民受惠,这份保险又一次让大家感受到了“心系民生”的温暖。
二、车辆涉水如何赔?
暴雨过后,如果出现车辆进水、泡水的状况该如何处理?华商报记者咨询了多位保险公司专业人士了解到,对于普通燃油汽车水淹受损,如果购买了车损险,则以车险改革的时间点(2020年9月19日)为界限,赔付存在差异。
2020年9月19日,机动车保险进行了综合改革,将之前需要单独购买的机动车全车盗抢、玻璃单独破碎、自燃、发动机涉水、不计免赔率、无法找到第三方特约等保险责任,都并到了车损险里。如果是车险改革之后购买的车损险,已经将发动机涉水险包括在内,无需单独购买,车辆无论是静止停放受损还是行驶过程中被淹受损都可以获得理赔;在此之前的保单,车主则需注意是否购买了涉水险,如果只购买了车损险,在处于停放状态下的、没有启动过的情况下,被水淹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将按约定进行理赔,而行进过程中被淹,保险公司只赔付发动机以外的损失,如果同时购买了涉水险,包括发动机在内的损失,保险公司都会赔付。
保险业内人士提醒,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以上何种情况,如果涉水熄火后二次启动,保险公司将不会对车损进行赔偿。车主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应第一时间拨打保险公司的理赔热线进行报案,等待救援或拖车处理。
三、天灾到底怎么抗?
从国外经验来看,除了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研判-预报-预警”流程,巨灾保险的配套措施也十分重要。过去20年里,不止中国,世界各地因极端气候造成的自然灾害发生率都在大幅上升,基于巨灾风险的巨大破坏力和正常风险保障机制难以应对,建立相应的巨灾保险机制便成为许多国家的必然选择。
2014年国务院颁布“新国十条”后,巨灾保险制度在部分省市进行了尝试与探索,我国各地政府推动巨灾保险行动也明显加速:云南大理首个农房地震保险,深圳市、宁波市启动巨灾保险,广东、浙江、福建厦门等台风暴雨多发地推出台风暴雨洪水为主要责任的巨灾保险,在机制上主要以政府出资、保险公司或联合体承保方式运行,提高了当地居民和社会抵抗巨灾风险和损失的能力。但由于我国各地自然灾害类型不同,巨灾保险发展带有很强的地域性,因此上述试点的险种最终并没有得到普及。
2017年,台风“天鸽”造成36亿损失,创下了2013—2020年间我国巨灾损失中单笔最大损失纪录,再次引发了公众对巨灾保险的呼吁。同年,中国再保险巨灾研究中心成立,主要负责建设巨灾数据库、开发巨灾模型、开发巨灾产品、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开展巨灾科研、推动巨灾保险制度建设。
如今,“烟花”袭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再一次敲响国内对巨灾保险机制建立的警钟。如何丰富重大自然灾害保险保障体系,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巨灾保险制度,进一步提升保险业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能力和水平,成为了我国保险业当下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就在7月23日,中国银保监会再次印发通知,就保险业参与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提出工作要求,以进一步夯实保险业经营基础、有力服务国家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建设。也期待我国持续推动巨灾保险试点和立法,早日将更多的自然灾害纳入保障范围。
2018年苗木行业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构态势
谢谢邀请!毫无疑问,绝对是以质为先。北方注重原冠而排除定杆发冒其实这类方法如果到南方其实可以行的通,毕竟南方没雪灾。再者,原冠苗培养周期实在太长,地租也贵,实在难等!福建、广东地区最怕等,什么原因,有台风,十年磨一剑有时会毁于一旦,这是2017年天鸽给我们血肉教训。
在南方,定杆发冒目前我觉得是个趋势,个人目前处于亲身经历状态,中规格苗木定杆在3-5年内可以收成!
本人福建漳州,质为先,量为其,创好质量苗才是我们的宗旨。
苗木行业跟其他行业紧密相关,也会受到国家政策的冲击。比如房地产行业不景气,用苗量就会相应的减少,价格降低。
自从2013年春季开始,苗木行业从高潮转到低谷,一直到现在还在刚开始爬升。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2018年苗木行业结构将会出现以下变化:
第一设计方:
设计者处于整个苗木行业的最上游,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者整个下游产业的巨大变化。如果工程中不去设计这个品种,即使你苗圃培育的再好也无用武之地。
如今工程中设计品种不再那么的崇拜洋树种。更多的倾向于抗污染、耐干旱、耐盐碱的乡土树种。
多功能性,原冠形态、造型奇特的树将是未来设计的一个新方向,值得苗圃注意研究。
不再设计大型古树将会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嘛!
第二工程施工方
工程施工方虽然是按图施工,但根据实际情况也有一定改变树种的话语权,对于容易成活、好管理、耐干旱的树种他们喜欢加大种植量,减少不容易成活的品种。
第三苗木生产方
原冠树和多功能树是未来苗圃培育的方向之一。定杆发冒树不再一统天下,高端项目更青睐原冠树。多功能树如皂角、杜仲、射干、玉竹等既可以绿化环境又有中药价值,需求逐渐旺盛。
低碳抗污染树种顺应时代潮流:如千头春,栾树等。
由于前几年的低谷,很多苗农退出行业,不再培育小苗。新建苗圃都在种植4-6公分的规格,小苗未来3年必然会断档。就会造成大苗不贵,小苗不便宜的现象。
由于禁止大树、古树进城,10-20公分的苗圃培育树必将成为主流。
标签: #福州天气台风天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