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几月份开始冷
10月中下旬开始变冷,一直到第二年的四月份;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匀,风大,寒暑变化剧烈的特点。大兴安岭北段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巴彦浩特——海勃湾——巴彦高勒以西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总的特点是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而炎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霜冻往往早来,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神奇的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又叫拓扑学连锁反应。笔者最早对于它的理解就是:“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这一系列过程充满了偶然和必然,因为当中包含了很多巧合和不可控的因素。所以我觉得把历史事件归功于蝴蝶效应并不是那么妥当,那么我国历史上有哪些类似于蝴蝶效应的事件呢?笔者借两个小典故来说说蝴蝶效应吧!
一次出轨引发的亡国
明朝的一名御史毛羽健,一人在京为官寂寞难耐,于是养了一个小老婆。没多久远在湖北老家的原配听到了一些风生,从老家一路杀到京城将二人捉奸在床。把小老婆打了一顿,并让毛羽健在屋外罚跪一夜,让老毛颜面尽失。原配走后,老毛愤怒异常,经过调查后他认为夫人能够如此迅速的来捉奸,主要的原因是朝廷驿站过于发达,他上书崇祯皇帝说朝廷的驿站太多了,请求裁撤驿站,崇祯皇帝正愁钱粮不够养病,欣然同意。于是数十万下岗的驿卒失去生活来源成为了流民,其中一个叫李自成的驿卒无奈聚众起义,不想一路顺畅直接攻破北京,而崇祯皇帝在歪脖子树上上吊自杀,于是明朝灭亡!
炙猪左膊的典故
古有杜顺和上于《法身章》云:“怀州牛吃禾,益州马腹胀。天下觅医人,炙猪左膊上。”这四句话什么意思呢?简单的说就是东边的牛在吃草,西边的马却觉得肚子饱了,有人生病了去求大夫,大夫却只在猪的胳膊上阵灸,病人就好了!这可能吗?
其实不管可能与否,它却道出了蝴蝶效应的真谛: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微小变化,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效果(连锁反应),因此千万不要拘泥于逻辑思维,而忽略了综观全局!
其实蝴蝶效应这玩意放在历史里不太合适,总有点牵强附会的意思,事后诸葛亮大抵谁都能当。既然是附会扯淡,那就索性扯的大一点,来个一人留书灭三朝的故事,发生的事情都是真的,但是不是蝴蝶效应就得自己判断了。
一书杀三朝——北宋
话说北宋初期不是一直和辽国打的不可开交嘛,两边谁也奈何不了谁,最后在1005年缔结了澶渊之盟,大家各回各家过日子。十年之后,一个叫李垂的著作郎出了一本书,名叫《导河形胜书》。这老兄通过汉朝到宋朝的黄河位置记录得出一个结论,黄河在持续北移,早晚有一天会流到契丹境内,到时候开封可就没有黄河天险了。
这哥们的书刚出的时候大家是抗拒,你不能说黄河北移就北移,那玩意毕竟不是一泡尿,“Duang”一下的就变向不是?我们得讲证据。李垂表示老子是通过水利记录得出的结论,我上哪找实物证据去?一直到李垂1033年去世,这证据也没找到,大伙都拿他那《导河形胜书》当笑话。
可到了1048年北宋朝堂就笑不出来了,黄河居然真的突然向北改道数里!我的个娘亲啊!契丹水师南下直扑汴京的画面简直不敢想!不行!绝对不能让黄河继续向北流!于是长达几十年的黄河改道向东工程开始了,北宋朝廷折腾了三回,史称“三易回河”。
第一次工程发生在仁宗年间,目标是把黄河堵到六塔河里,出计划的时候欧阳修就认为是作大死,事实上也确实作死。工程很顺利,但六塔河根本装不下那么多水,当天晚上就决堤了。半个河北都喂鱼了,防御契丹的河北驻军从10万变成了3万,更要命的是那边是产粮区。
第二次工程发生在神宗年间,这回准备把河水引到永济渠里,之后再次作死成功,淹了30万倾良田。黄河也不乐意了,凭啥你们没安全感就折腾老子?不用你们了,老子自己找出海口。黄河自行改道,夺淮入海,整个下游水系全乱套了。
两次失败后,头铁的北宋朝堂第三次开启了地狱级副本,哲宗准备继续找黄河的麻烦。他打算把黄河再引回原来的河道里,向北改道也无所谓了,别再霍霍庄稼就行了。哲宗作死的勇气完全超越前朝,黄河旧道那阵子已经非常高了,他想把水引回去。1099年黄河再次决口,这次巨型洪水是从天上来的,连山顶的禹王庙都给淹掉,黄河也算报了千年的大仇。
没有第四次了,到宋徽宗继位的时候河北驻军十不存一,农田几乎全部完蛋,连居民都大部分当流民跑掉了。山东也被折腾了个半死,对北方的防御几乎形同虚设。几十年后金兵南下,如入无人之境的直扑太原和汴京,北宋亡国。
一书杀三朝——金国
金国占领了整个华北,也接手了黄河这个烂摊子,黄河三五年的就发一次水,发次水就淹好几个城。时间长了谁也受不了,继续修河道吧,再把北宋那套捡起来,让河道再改向东去。问题黄河下游水系已经乱套了,哪那么好改的?
苦逼的金世宗完颜雍一边骂李垂个王八蛋坑人,一边发几百万民夫去治理河道,结果越治理越乱套,最后成了二律背反的两头堵。不治理河道就发水,冲毁良田,淹没城池,华北非但收不了税还得花钱赈灾。治理河道就得征丁出钱,国家这点税收全填进去也不够,反正怎么着都是死。最后金国财政日益枯竭,蒙古仅用数年就把它给灭了。
一书杀三朝——元朝
这烂摊子又留给了忽必烈,我们都知道那时候的蒙古贵族大抵不太擅长治理,任用的汉官又多是金国留下的,还有一群西边的色目人起哄。关于怎么治理黄河这话题扯起来没完没了,从忽必烈扯到元顺帝,从继续改道到分流如海,折腾了个乱七八糟。那边黄河不管这套,改发水继续发水。
最后元顺帝实在受不了,管它怎么治理,先治理再说!他贾鲁任命为河防大臣,征丁百万开始对黄河进行疏浚。结果突然有一天这帮民工挖到了一个残疾的石头人,石头人身上还刻着字——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次全都安排妥妥的,天下果然都反了,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同志也从元惠帝变成了元顺帝。
余波
到了朱元璋的洪武年间,黄河依然犀利,只是300余年的风雨终于让黄河北支流断绝,只剩下向东去入海一条路。北宋的目标全面实现,中原大地被黄河全面拱卫,再不用担心契丹水师南下的问题了,哎?契丹人呢?
朱元璋旁白:辽东都归我了,黄河改不改道还有个屁用!
标签: #巴彦淖尔天气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