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掉“书圣”头衔,真实的王羲之是怎样的
偷偷告诉你,摘掉书圣的头衔,其实王羲之是个叛逆的人。
大多数人,叛逆的时间段就在初中高中左右,在教育学上称为“叛逆期”。但王羲之没有叛逆期,王羲之一生都在叛逆。
16岁的时候,太尉郗鉴选女婿,太尉在当时可是军队的一把手,何况郗鉴的女儿很美。郗鉴决定去门当户对的王导家选,王氏子弟听说这事都收拾打扮,精神抖擞跃跃欲试。但是最终郗鉴看上了在东床上袒腹躺着的王羲之。现在要敢这样去见家长安排的相亲,会被打死,对方也绝对看不上。后来王羲之娶了太尉女儿郗璿,生了八个孩子,七子一女。
家族是当时最大的贵族集团,王羲之的仕途本可一番风顺。但是他做了件事:称病辞官。辞官之后干嘛呢?种种桑果、养养鹅、写写诗、作作画、游山玩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要在今天信息时代,绝对是热点。
王羲之的书法老师是卫夫人,王羲之当时觉得卫夫人很厉害,卫夫人也确实很厉害。在王羲之辞官写字作画游山玩水后,在各地游玩时见了很多前人的古迹:李斯、曹喜书,钟繇、梁鹄书、蔡邕《三体石经》、张昶《华岳碑》。他说:“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然后他开始学碑文书法。有自己的判断分析,敢于质疑权威。
有什么样的爹就有什么样的儿子,王献之、王徽之,均放诞不羁,任情恣性。王徽之为参军时“蓬首散带,不综知其府事,”“时人皆钦其才而秽其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这应该是最圆满的事了吧。
关于王羲之,除了书法之外,大家对他的了解其实并不多,下面介绍一下王羲之的真实生活。
1、王羲之的祖先姓姬
《新唐书》中有记载,王羲之的先祖是东周灵王的太子姬晋。
公元前551年发生洪灾,周朝王宫也受到威胁,周灵王准备派人去堵,太子姬晋劝用疏通的方法,但是他言辞太过激动,直接批评父亲的办法是“亡王之为”。周灵王一气之下将他贬为庶人。
姬晋的儿子后来被任命为司徒,时人称他家为“王家”,于是其后人也都改姓王。王羲之一族也是他这一脉传下来的。
2、王羲之差一点被株连九族
公元322年,王羲之的堂伯王敦举兵造反,朝廷有人提议要诛其九族。为了自证清白,王羲之另一堂伯王导带着王家20多人跪在殿下待罪,皇上有感于王家数代忠良,没有追究他们,王羲之也免于一死。
3、周旋于++++之间
公元338年,朝廷形成王导、郗鉴、庾亮三人共同主政的局面,++++互相牵制。
但王羲之的身份却很特殊:作为王家子弟,同时又是郗鉴的女婿,但又在庾亮手下当官。难啊!
那一年的六月,庾亮私下联系郗鉴,想联合起来搞垮王导。王导听闻消息后,派人让王羲之赶紧回去,因为一旦情况有变,他就有危险。但王羲之谢绝了堂伯的好意,从中疏导三方关系。
最终郗鉴没有同意庾亮,一场危机总算有惊无险。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这个问题有意思,我喜欢。说说我心中的王羲之。
一,我行我素,恬淡自然。有个故事叫东床快婿,坦腹东床。人家上门选婿,都争着比美,他倒好,该干啥干啥,不当一回事。再看这形象,坦腹,这个仕族青年可真有几分竹林七贤的那种感觉。得之淡然,失之坦然,这就是王逸少。
二,鬼才。他的大脑可不一般。从他书法中推断,他的很多写法,穷我一生,我也想不到字可以这么写。手边没帖,以存的临写《圣教序》图为例,左二行,一般人谁敢把“葛”上下这样写?况且他很少写平淡无奇的字,每一个字到他手上,要变出不同花样。就好比玩杂技,每一个动作都那么精彩,惊险,但一直却能保持平衡。
三,书痴。说他是鹅痴,不如说因书爱鹅。王羲之很多字,上面部分要高悬,像不像鹅高昂的头?每当字下部为两点,从不写平,像不像鹅的站姿?
喜欢就关注我吧!
真实的王羲之,是右将军、会稽内史。是政府高官。具有卓越的政治眼界。
王羲之出身官宦世家。祖父王正,官至尚书郎,父王旷为淮南太守。伯父王导,官至司徒。岳父郗鉴为太尉。
王羲之在右军将军任上,常常以书劝殷浩,国家的安危,在于内外相和。当时殷浩为大将军,与桓温不相协调。殷浩不听羲之劝。后来殷浩要北伐,王羲之纵观形势,认定殷浩北伐必败,以书信详细论其要害,极力劝阻。殷浩固执北伐,果然如義之所料,为姚襄所败。殷浩又谋求再次举兵,王羲之再次言真意切的写信,陈述决胜之谋,必须审量敌我的势力,有万全之策而后行动。
王羲之为官清正,当时经常闹饥荒,王羲之常常开仓振济灾民。如果他没有“书圣”的这个光环,我们知道的王羲之,就是一个智谋出众,心系国家安危的栋梁之材。或许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之间,饮酒作诗,词清调雅的闲情逸士。历史注定了他,不会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
标签: #赞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