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如何制作

www.0471tv.com 19 0

1、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如何制作

这一个你是想要制作什么样的作品呢?

一般这一个科技创新大赛,讲究的是一个创新,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就可以了,不需要百分之百全部都是和人家不一样的。希望可以帮到你。

2、自近代以来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对世界有什么贡献或者成就

近代以来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对世界有什么贡献?我认为应该分三个阶段来回答这个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的科技创新几乎停滞不前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进入工业革命时代,而中国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这个时期生存都成问题,科学研究几乎为零。不过,也有几项发明在当时是比较领先的。

1.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

1926年生产的纯碱在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1943年发明改进的“联合制碱法”,开创了世界制碱工业的新纪元。

侯德榜

2.冯如发明飞机。

在美国的冯如得知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激发了他的研究热情,仅用一年零个月,就设计完成并试飞成功。

3.詹天佑设计修建的京张铁路。

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的铁路。

京张铁路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自力更生寻突破

中国成立后,我们靠自力更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突破西方的封锁,有不少发明创造。

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的开发研制。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

1960年,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火箭在酒泉发射成功。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2.研究培育出杂交水稻

1973年袁隆平首次成功培育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第五大发明。

3.生物技术的发展。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人工合成蛋白时代。

新中国在美苏封锁的情况,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挥聪明才智,有了第一辆国产汽车、拖拉机;打破“中国贫油”论断,开采出石油等,与西方国家比还相对落后,但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改革开放后,科技创新飞速发展。

北斗三号卫星

在国家专项扶持下,科技成果捷报频传。神舟载人飞船与天宫空间实验室实现平稳对接;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成功发射运转;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斗号无人潜水器下水并创造新的记录;“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居世界之冠;赶超国际水平的第四代隐形战斗机和大型水面舰艇相继服役。国产大飞机、高速铁路、三代核电、新能源汽车等抢占了制高点,中国的科技实力有了很大跃升。

总结: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从来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虽然和西方发达国家比,我们的科技领域还相对落后,但也可以看到我们正在追赶的步伐,相信不久定能再创昔日的辉煌。

我是@书海里游泳的鱼,欢迎下方留言一起讨论交流。

3、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与智慧化的异同是什么

信息化、数字化 、 智能化,很多人都不太容易辨别清楚。

首先,简单来说各自的定位。

1、信息化,就是将企业的已形成的相关信息,通过记录的各种信息资源。涉及到各个环节业务的结果与管控,本质上是对业务结果数据的信息化再存储与管控,用来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了解“业务现在是什么情况”,“流程进展到哪里”等一切动态业务信息。信息化,侧重于业务信息的搭建与管理。

2、数字化,指的是把模拟数据转换成用0和1标识的二进制码,这样电脑就可以读出来这些数据了。其实是基于实际可视化对象进行的转化过程。数字化更侧重产品领域的对象资源形成与调用。

这里,单独还要提一下,数据化。如今,数据代表着对某件事物的描述,数据可以记录、分析和重组它,这些转变称其为“数据化”—— 数据化是指问题转化为可制表分析量化形式的过程.最直观的就是企业形形色色的报表和报告。数据化侧重结果,将数字化的信息有条理、有结构的组织,便于查询回溯、智能分析,并解决相关决策问题。

3、智能化,是把繁琐的工作通过数字化处理,或基于数据化直接调用或指导到工作,将人需要付诸的精力和所需的理解减至最低。具有“拟人智能”的特性或功能,例如自适应、自校正、自协调等。智能化侧重点在于工作过程的应用。

接着,在梳理下这几类之间的相互关系

1、信息化=业务数据化

举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如企业ERP的实施,大家发现无非都是让系统记录了你所做的,就像一些人所抱怨的,ERP无非将手工的过程搬进了系统。

的确是这样,这个过程叫做“业务数据化”,用数据将整个业务过程记录下来,最典型的就是各种订单数据,财务凭证。

2、数字化=数据业务化

个人认为的“数字化”是基于大量的运营数据分析,对企业的运作逻辑进行数学建模,优化之后,反过来再指导企业日常运行。用现在时髦的语言就是“机器学习”,系统反复学习你的数据和行为模式,最后比你更加专业,并反过来指导你。

说白了,没有数字化的信息化是比较“重”的,实施过ERP的企业都能明白。有了数字化后,就给信息化减负了,提高效能,降低操作难度。

3、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的终极阶段。

这一阶段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人和机器的关系:信息足够完备、语义智能在人和机器之间自由交互,变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机一体”世界。人和机器之间的语义裂隙逐步被填平,并逐步走向无差异或者无法判别差异。字化是一切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的夯实基础。



/strong

信息化+数字化+数据化=智能化

智能化是信息化、数字化、数据化最终的目标,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4、黄种人智商最高,但是数学却被白种人碾压,是什么原因

智商最不最高有没有没有得到广泛认同,不太确定;但中国的数学发展并不落后,甚至一度领先世界;落后那是断片没接上的事,这是智商之外的因素,导致的。

我国在古代数学成就可不低;在西周时代就有《易经》、《山海经》、《河图》、《洛书》、《周髀算经》等著作;现在一些著作都很难理解;比如《周髀算经》,就是数学著作,里面有大量的天文知识和数学知识;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汉成书的,但它是西汉之前的著作。犬戎攻进西周的镐京,储存在镐京的《周髀算经》原著,一把火被犬戎烧了。后来的《周髀算经》是对残片的整理和后来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编成的,这就造成了,今天的《周髀算经》跟原著存在很大偏差;比如《周髀算经》已经给出了测量地球周长和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的方法。可是现在的《周髀算经》里面面记载的方法得出的结果差了十倍。所以据此推断,后来整理《周髀算经》的人,把单位搞错了;《周髀算经》里面说:“四海之内,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今天我们测得的地球南北直径约12631公里(也就是25262里),赤道上的直径12756公里(也就是25512里),这与《周髀算经》里的记载非常接近。可里面计算地球周长却是81万里,缩小是被就是八万一千里,今天我们测得的赤道周长40076公里(80152里),南北周长39900公里(79800里);这么看无论是赤道周长、还是南北极周长,《周髀算经》里面的记载缩小十倍,非常接近今天测的结果,认为是学者把“里”搞成了“公里”。

再有西周时代,就已经知道地球是圆的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就是源自《周髀算经》,只是这被后来的学者给错误的演化成:天如锅盖,地如棋盘这样的说法;这种说法其实还是非天文学家搞出来,科学家们可没这么搞,反而形成的共识:地球是圆的,而且一直在自转;东汉的张衡也是就此提出了“浑天说”制作了浑天仪;这成为以后各朝代观测天文的重要工具;“天圆”是认为天球跟地球是个同心圆;而“地方”是将某个位置投影到一个平面上。今天的地图就是这么制作的。

今天天文学研究领域有三大坐标系:古希腊的黄道坐标系,阿拉伯的地平坐标系还有中国的赤道坐标系;黄道坐标系其实是假设在地球不动的基础上。而赤道坐标系则无需假设,西周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

《周髀算经》也给出了勾股定理,认为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和,还给出了证明过程;这比西方的毕达哥拉斯早了数百年呢。

《周髀算经》还给出了二进制、十进制、射影几何、割圆术等内容;只是只有残片传世,我们也无法一一考证。但我们知道了他们的存在。

犬戎、春秋战国的战争的破坏,中国的数学研究回到了起点;经历了200多年,也就是东汉时期,才出现了《九章算术》这样的数学著作,但更多的是应用数学。

又经历了200多年,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进一步发展了《九章算术》,对里面的内容进行了抽象化总结,建立起了一套从具体到定理的数学理论。

随后的南北朝的祖冲之更是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直到16世纪的阿拉伯科学家才打破这个记录。祖冲之还著有《缀数》,这更抽象,里面对立体几何和三次方程求解问题,都做了详细说明。

祖冲之

南北朝后,数学发展再次中断;隋唐都把祖冲之的《缀数》列为官方教材,但是没人讲授,能看懂其中内容的人太少;后来就失传了;今天我们想看《缀数》的内容,需要在其他著作里扒拉点。唐朝虽然经济繁荣,可是没出现什么大数学家和著名的数学著作;因为基础数学理论研究这东西,一旦中断,再接起来很难。

一直过了600年,中国的数学研究才有了新的起色;时间到了南宋末年,秦九韶和朱世杰等数学家,提出了多元高次方程组的求解方法,并证明了射影定理等。

接着到了元朝再次中断,元朝有一位天文学家郭守敬,主要造诣在天文学,在数学上没什么建树;甚至元朝的数学水平,倒退到初中水平。许多数学著作,只是用来直到商业活动的。

明朝建立后,数学研究不仅需要从头开始,宋朝以前的数学著作几乎没人搞得懂,数学家们只能搞些简单、实用的口诀、技巧之类的东西传播数学知识;以前的那些基础数学理论研究,被长期束之高阁,一直等到明朝末年西方数学传入中国。

也就在这个时候,西方数学大踏步向前发展,而我们的数学朝实用的方向发展。

数学是科学之祖,但我国的王朝更迭,战乱不断,还有轻视基础数学研究,只是重视农业,最终,我们数学研究中断,被西方赶超。而这个落后,影响至今天。

5、2021年我国在科技创新取得的成就

2021年中国有10大科技成就:

1、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中国28nm和14nm的芯片预计会在今明两年开始量产。

3、中国科学家在磁性芯片高精度检测领域取得新突破。

4、中国核聚变研究获得重大突破。

5、中国将光的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

6、中国首条采用移动闭塞系统的重载铁路成功运行。

7、中国能源装备领域获重大突破。

8、中国研发全球最大量子比特数的超导量子体系「祖冲之号」。

9、中国现场光纤量子通信突破500公里量级。

10、

标签: #最近科技创新

上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后一篇了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