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科技创新获奖小发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科技创新获奖小发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以下是一些科技创新小发明的思路:
1. 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家庭中的各种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控制,例如智能灯光、智能窗帘、智能音响等。
2. 智能健康监测器:可以利用传感器技术,对人体健康进行实时监测,例如心率、血压、体温等,并将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分析和处理。
3. 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实现智能交通管理,例如自动泊车、智能导航、交通拥堵预测等。
4. 智能农业系统:可以利用无人机、传感器等技术,对农田进行智能化管理,例如作物生长监测、病虫害防治等。
5. 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图像识别技术,对垃圾进行分类,并提供相应的回收渠道和服务。
为让你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中有所遵循,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我们向你介绍搞小发明常见的几种选题思路和创造技法。但愿你从中得到精神的鼓励、方法的启迪,产生研究与创作的灵感,会心地说一声:“我能行!”。
一、什么是科学小发明
一提到"发明"二字,有些同学就害怕了,那有多难啊!其实创造发明并不神秘,有好多中小学生的发明,都在全国甚至国际上获了奖呢!
科学小发明,是指青少年在日常学习、生活、劳动中,对那些感觉到用起来不称心、不方便的东西或方法,运用自己学过的科学知识,设计、制造出目前还没有的更称心、更方便的新物品或新方法。它同"大发明"比较起来,选择的范围比较窄,解决的问题比较单一,使用的材料比较好找,所花的经费也不多,所以称为"小发明"。
小发明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一件优秀的小发明应具备"三性",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1.新颖性。新颖性是指你在完成这个小发明之前,还没有出现过同样内容或技术的产品。也就是说,你既在街上的商店里买不到同样的产品,也没有在书刊、广播电视中看或听到过介绍;同样的发明,既没有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记载于专利申请文件中,也没有由他人申报参加各级发明创造比赛。但是,如果你在别的发明上增加了新的功能、新的方法、新的用途,或是将原有的几件物品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个体,增加了新的功能,那也算具有新颖性。
好客鞋
一天,魏强同学跟爸爸到一个朋友家做客,一进门就把他给难住了:主人家铺着地毯,不换鞋显得不礼貌。换鞋吧,脚又有臭味。回家后,魏强就想:如果有一种拖鞋,不用脱下脚上的鞋就能穿,那该多好!后来,他从旅游鞋上的尼龙搭扣得到启发:将拖鞋上的鞋袢装上尼龙搭扣,一按就搭上,一掀就拉开,要肥要瘦不就可以调节了吗?于是他找来一双旧拖鞋,剪开鞋袢,缝上尼龙搭扣,做成了"好客鞋"。这项小发明在第四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原名为“生物百项活动”,开始于1989年,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每两年一届,至今已经举办了六届。在已经举办的十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中,有近2400名中小学生直接赴举办地参加了全国总评活动,共有近2000项青少年发明作品和1000多篇青少年学生撰写的论文获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领导小组(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国家体育总局领导组成)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现已成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序列中一项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重点工程”,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科技界和教育界、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它的基础是建立在中小学校、各级青少年科技中心和少年宫里形式多样的“发明活动小组”、“小发明俱乐部”、“青少年发明学校”、“青少年发明爱好者协会”。每年大约有1500万中小学生参加活动。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使21世纪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更加适应未来后备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领导小组决定,从2002年开始,将 “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已举办6届)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举办10届)”进行整合,届数相加,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于2002年举办第17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科技创新获奖小发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科技创新获奖小发明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