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科技创新成果及创意成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科技创新成果及创意成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入选2012年中国十大科技成果的是:“神九”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蛟龙”号下潜突破7000米、世界首条高寒地区高速铁路突破三大技术难题、嫦娥二号7米分辨率全月影像图发布、首台国产CPU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系统通过验收、戊肝疫苗研制成功、新一代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研制成功、可扩展量子信息处理获重大突破、大亚湾实验发现中微子新的振荡模式、亚洲第一射电望远镜建成。
入选2012年世界十大科技成果的是:“好奇”号在火星成功着陆、加拿大科学家开发出人造大脑、科学家设计出世界上最细的纳米导线、癌症干细胞研究获新证据、科学家发现“疑似”上帝粒子、日本科学家首次用“人造”卵子产下小鼠、英国研究发现一种高速磁存储原理、天文学家发现质量是太阳170亿倍的黑洞、德国首次从皮肤细胞中培养出成体干细胞、首个“超电子”电路问世。
本次评选活动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科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科技”早已深深地融入到我们的衣食住行里,就如空气一般无处不在,无法剥离,“润物细无声”一般一点点滋养着我们的生活,也一步一步治愈了我们的“大城市病”。
比如,轨道交通治疗了“堵车癌”,水电气费在手机上就能搞定,小区所有服务都是一卡通,无人超市24小时守候着加班族,还有各种高科技的娱乐项目如电子烟花秀丰富着精神生活……这所有的改变,带给我们的,是更高的效率,是更好的体验,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大城市虹吸效应明显的原因之一。
其实无论是地震预警系统也好,交通系统也好,抑或是民生服务,这些都是智慧城市建设系统中的一个子模块,而整个系统运行的背后,则需要庞大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支撑。
近几年来,各城市之间都在拼“智力”,走到哪儿都能看到、听到“智慧城市”几个字。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接近90%的地级以上城市已经投入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试点签约城市300余个,签约项目超过4000个。
这一方面是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需要,近十年来,我国城镇化率提升了12PP以上,你想,这么多人进城,交通、医疗、教育、各类民生基础设施等等,各方面的管理压力必然加大很多。另一方面,近几年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保障,没有科技,哪儿谈得上“智慧”。
智慧城市提出至今近十年的时间,在2015年之前基本处于探索阶段,而之后,也就是进入移动互联网爆发增长期后,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应用快速崛起,国内的几大互联网巨头也开始进入在智慧城市领域。
我国科学家发表关于高维凯勒里奇流收敛性的论文,率先攻克哈密尔顿-田猜想和偏零阶估计猜想等几何分析领域多年悬而未决的核心猜想。
我国研究人员将智能超算与物理模型相结合,通过高性能计算和机器学习,将分子动力学极限提升数个量级,达到上亿原子的体系规模。
科技创新的系统能力显著提升,主要创新指标进入世界前列。据统计,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知识产出国和全球第二大研发投入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一,有效发明专利保有量居世界第三。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已在重要战略领域凝聚和培养一批建制化的科技创新力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科技创新成果及创意成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科技创新成果及创意成果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