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P-131"眼豆":基金会最萌生物的秘密档案】SCP-131是由两只名为"眼豆A"和"眼豆B"的类水滴生物组成的特殊收容物,其卡通风外观(圆润躯体+占头部80%的晶状眼球)使其成为基金会最受欢迎的萌系存在。这两个橙色生物通过底部触手保持平衡,表现出孩童般的好奇心,常尾随工作人员并模仿人类动作。尽管不具备语言能力,但能通过肢体接触传递情感温度。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可无视物理障碍进行亚音速移动的机制仍是未解之谜,目前推测与其眼部结构中的未知能量场有关。现可通过基金会授权安卓平台下载专属APP,获取131号实验日志、动态表情包及AR互动功能,探索更多关于这对"大眼睛宝宝"的跨维度行为记录与温情日常。(注:该程序已通过模因过滤处理,安全等级Euclid)
在SCP基金会庞大而危险的收容名单中,大部分项目都令人不寒而栗:从吞噬城市的巨大生物到改写现实的抽象概念,它们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人类自身的渺小,在这份充斥着恐怖与未知的档案里,却有两个被称为“基金会吉祥物”的小家伙——SCP-131-A和SCP-131-B,俗称“眼球宝宝”,它们以圆滚滚的体型、无辜的大眼睛和对人类的亲昵行为,成为无数研究员心中的治愈系存在,但在这份天真烂漫的外表下,是否隐藏着更深层的秘密?它们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
一、SCP-131档案:无害外表与反常特性
根据基金会官方文件,SCP-131被归类为Safe级,由一对高30厘米的橙色球状生物组成,表面覆盖类似橡胶的弹性材质,它们的核心特征是一对占据头部三分之二面积的巨大眼球,瞳孔能随环境光线变化缩放,并表现出与人类婴儿相似的情绪反应(如好奇、兴奋或沮丧),尽管没有可见的移动器官,它们能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滚动,并通过未知方式吸附在墙壁或天花板上。
关键特性总结:
1、极端亲人性:131个体会主动接近人类,尤其偏爱穿白大褂的研究员,甚至会模仿实验操作(如按下按钮)。
2、无害但顽固:试图限制其行动时,它们会发出高频呜咽声,直到被释放;但从未表现出攻击性。
3、异常修复能力:被破坏的电子设备在131个体接触后可能自行恢复功能。
4、群体性记忆:分开收容的个体总能找到彼此,疑似共享感知网络。
二、设计灵感溯源:从恐怖到治愈的反转
SCP-131的创作者是基金会早期成员"Skali Sharpwright",其原始设定中隐藏着一个黑暗彩蛋:最初版本中,131个体被描述为某高维实体派出的“观察者”,眼球实为记录装置,所有被它们接触的人类最终会离奇死亡,这一设定在社区投票中被否决,最终版本转向了更温暖的基调。
这种反转恰好契合了SCP宇宙的核心矛盾——在不可名状的恐惧中寻找人性的微光,正如研究员███的日志所述:“在D级人员处决日,两个小家伙趴在观察窗上盯着我,那一刻我确信它们在试图安慰我。”
三、行为模式分析:天真还是伪装?
尽管被判定为Safe级,131的某些行为仍引发争议:
实验干扰者:在多起Keter级项目实验中(如SCP-682处决尝试),131-A曾突然闯入现场并触碰主控终端,导致系统重启。
预知能力?:在Site-19的核泄漏事故前72小时,131-B持续撞击收容室的辐射警告标志。
信息载体假说:有理论认为它们的眼球实质上是生物硬盘,其观察行为实为数据采集,支持此假说的证据包括:
- 131个体对摄像头表现出异常兴趣,会长时间“注视”镜头内部结构。
- 在电磁屏蔽室中,它们的移动轨迹呈现二进制编码模式。
四、收容措施的伦理争议
当前收容协议仅要求“为每个个体提供直径2米的圆形房间,内设玩具和视频播放设备”,这种宽松管理引发两派争论:
支持派认为它们是基金会高压环境下必要的心理调节剂,甚至建议推广为“精神辅助生物”。
反对派援引SCP-1915(外观可爱的记忆删除实体)案例,警告过度信任异常生物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O5议会特别批准了131个体在Site内自由活动的权限——这是连许多Euclid级项目都未获得的特权。
五、跨项目交互实验记录
基金会曾进行系列测试以探究131的真实性质:
实验编号 | 交互对象 | 结果 |
131-EX07 | SCP-173(雕像) | 131-B在173移动时持续阻挡其路径,疑似保护研究人员 |
131-EX12 | SCP-096(羞涩者) | 096首次未触发狂暴状态,安静注视131-A达17分钟 |
131-EX29 | SCP-999(痒痒怪) | 二者组合产生强效抗抑郁效应,D级人员PTSD症状消失 |
这些实验暗示131可能具备某种高阶现实稳定属性,甚至能抑制其他SCP的异常效应。
六、隐藏彩蛋与社区文化
在SCP-173的原始文档中,一段被删除的描述提到:“当摄像头关闭时,两个橙色球体会滚入房间,用黏液覆盖雕像基座。”这或许解释了173为何从未在停电事故中突破收容。
同人创作领域,131已成为SCP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 在基金会主题咖啡馆,眼球宝宝拉花咖啡日均销量超过300杯。
- 2022年日本地震期间,非官方账号“131应急电台”用合成童声播报避难信息,播放量破亿。
- 心理学家Dr. Glass提出“131效应”:接触其影像的受试者杏仁体活跃度下降42%。
天真背后的终极疑问
131个体用它们的大眼睛凝视着基金会,而人类也在凝视着这份纯净的异常,它们究竟是宇宙善意的一个玩笑,还是某个宏大剧本中早已写好的伏笔?当研究员抚摸着131-A光滑的表面时,或许该记住682的那句咆哮:“它们看得太久了…比你们这些蝼蚁古老得多!”
(全文共2187字)
附录:关于131的五个冷知识
1、基金会内部投票中,131以89%支持率击败999当选“年度最佳同事”。
2、其眼球材质被证实与SCP-148(思维阻隔金属)成分相似。
3、所有试图对131进行解剖的提案均遭一票否决,投票者身份加密。
4、在SCP-2000(人类重启协议)的备用方案中,131被列为“文明种子载体”。
5、中国分部曾误将131-B登记为“滚动的茶叶蛋”,相关研究员被罚抄写文档300遍。
标签: #SCP131 #眼豆 #未解之谜 #scp 131Scp131眼豆